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知識百科 身體疼痛或是由於疑病症

在生活中, 很多朋友們會沒有原因的感覺到身體這疼那疼的, 可是, 真到了醫院去檢查, 又查不出來身體有什麼問題, 其實, 專家想告訴大家, 身體的疼痛, 有一大部分都是因為心理疾病導致的, 所以, 想改變這種情況, 我們先從調節心理做起。

緊張型 多是勞碌人

正處於事業蓬勃發展期的張小姐, 經常莫名其妙地頭痛、牙痛, 甚至全身肌肉都疼得難受。 她到神經科、口腔科、骨科去查了個遍, 可每項檢查都正常。 後來, 神經科一位醫生建議她看看心理科, 結果心理門診的醫生判定, 她是因為“心病”導致了身體上的疼痛——緊張性疼痛。

像張小姐這樣出現緊張性疼痛的年輕人並不少見。 他們每天為事業打拼, 長期處於緊張的生活狀態之下, 好像一部處理工作的機器, 永遠都有幹不完的活。 此時, 緊張情緒往往會影響他們對軀體症狀的判斷, 導致感覺異常, 總是覺得這疼那癢。 事實上, 他們不是真的頭痛、牙痛, 而是受到了緊張焦慮情緒的欺騙。

緊張性疼痛一般會隨著情緒的好轉而緩解, 因此, 學會放鬆心情非常關鍵。 最簡單的自我放鬆法就是深呼吸。 患者還可以採用自律訓練法:坐在舒服的椅子上, 兩手放在扶手兩邊, 頭稍稍前傾。 或者仰臥在床上, 兩手放在身體兩側, 兩腳稍稍張開, 閉上眼睛, 全身肌肉放鬆, 排除一切雜念,

達到舒緩緊張性疼痛的目的。

疑病型 孤獨又脆弱

蘇女士今年45歲了, 似乎成了疼痛的“靶子”。 今天, 她懷疑自己的肝出了問題, 明天, 她又覺得是胃出了毛病。 更離譜的是, 蘇女士一看到網上報導一種罕見病時, 就趕緊給丈夫打電話, 說自己肯定就是這種病。 後來, 經精神科醫生確診, 蘇女士患上了

疑病症, 疼痛是她自己疑心出來的。

疑病性疼痛患者通常說不清哪裡疼, 疼到什麼程度, 就是總覺得自己因為某種病引發了疼痛。 出現疑病性疼痛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徵:首先是患者平時比較膽小、多慮、拘謹, 感情比較脆弱。 第二是身邊有熟悉的人患過某種重病或因此去世, 他們於是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也病魔纏身。 第三是有輕微的軀體症狀,

例如因吃壞了東西或天氣涼而感到胃部有點不舒服, 他們就把這種症狀無限放大, 然後懷疑自己的疼痛是重病的信號。 第四是對醫學知識半懂不懂。 有些疑病性疼痛的患者覺得自己久病成醫, 經常自我診斷為某某病。

如果身邊有人屬於疑病性疼痛, 首先讓他們從正規途徑獲取正確的醫學科普知識, 例如科普書籍, 講座等。 如果親朋好友中有醫生的話, 最好能聽聽他們的分析。

但是, 如果疑病性疼痛的患者已經到了很偏執的階段, 恐怕這些調節方式就不大起作用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 帶他們去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結合具體病情, 按照醫囑及時服藥和進行諮詢。

暗示型 女人比男人多

王璐在最近一次體檢中被告知“十二指腸有逆蠕動波(這是正常現象)”,

但沒有醫學知識的她根本沒聽醫生解釋就回家了。 當天吃晚飯時, 她的飯量比平時少了一半, 還覺得上腹部隱隱作痛。 後來, 王璐開始頻頻嘔吐, 但醫生卻查不出原因, 後來轉到精神科才得以治癒。

其實, 王璐很健康, 只是受到了疾病暗示, 自覺疼痛而已。 要瞭解暗示性疼痛, 就要明白暗示能對人體產生如何大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指, 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 當人們遇到某種環境、聽到某種話時, 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 捕捉顯示中的蛛絲馬跡, 迅速做出判斷。

有研究顯示, 性格比較內向或爭強好勝的人都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

另外,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對於這些有暗示性疼痛的人來說, 要想進行自我調節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 最好及時就醫, 遵醫囑服用藥物治療。

抑鬱型 有話愛憋著

魯先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他不僅每天悶悶不樂, 而且一會說胳膊疼, 一會說腿疼。 一次甚至半夜爬起來把妻子叫醒, 說自己心臟疼。 嚇得妻子連夜把他送進醫院。 醫生說魯先生心臟很健康。 可沒過幾天, 他又無精打采起來, 躺在床上非說渾身疼得起不來了。 後來, 魯先生諮詢了精神科醫生, 才發現是抑鬱造成的疼痛。

有資料顯示, 在非器質性的慢性疼痛中, 大多是抑鬱情緒引起的。 這類人抑鬱不重, 例如, 總是提不起精神, 整天鬱鬱寡歡。 但是, 他們對疼痛的感覺卻持續而頑固。 一般來說,抑鬱性疼痛患者開始大多表現為頭痛,當抑鬱程度惡化時,身體其他部分的疼痛也隨之而來,例如腰疼、腹痛等,甚至發展成像魯先生這樣,覺得內臟疼痛。

鑒於這類患者的抑鬱往往是抑鬱情緒,一般臨床上會使用心理調節的方式。首先要主動向心理醫生求助。如果患者不主動找心理醫生,親朋好友要帶著他們就診。在就診時,要把自己不高興的情緒都向醫生說出來,把身體疼痛和不適坦誠地告訴醫生,千萬別自己一個人憋著。其次,轉移注意力。少去體驗和強化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得其樂。同時,還要多和親朋好友聊天傾訴,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

一般來說,抑鬱性疼痛患者開始大多表現為頭痛,當抑鬱程度惡化時,身體其他部分的疼痛也隨之而來,例如腰疼、腹痛等,甚至發展成像魯先生這樣,覺得內臟疼痛。

鑒於這類患者的抑鬱往往是抑鬱情緒,一般臨床上會使用心理調節的方式。首先要主動向心理醫生求助。如果患者不主動找心理醫生,親朋好友要帶著他們就診。在就診時,要把自己不高興的情緒都向醫生說出來,把身體疼痛和不適坦誠地告訴醫生,千萬別自己一個人憋著。其次,轉移注意力。少去體驗和強化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得其樂。同時,還要多和親朋好友聊天傾訴,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