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合歡栽培技術

合歡(Albizziajulibrissin Durazz)又名夜合樹、馬纓花、絨花樹, 是一種優良的觀賞和藥用樹種。

1、形態特徵及生物學特性

合歡系含羞草科合歡屬落葉喬木, 株高通常6~78m, 樹冠開張呈平廣傘形, 樹皮灰棕色、平滑, 枝粗大但著生稀疏, 偶數羽狀複葉互生, 羽片6~15對, 對生。 小葉刀箭狀, 每羽片有15~40對, 表面深綠色, 有光澤。 小葉晝開夜合, 故有“合歡”、“合昏”之名。 6~7月, 頭狀花序簇生於小枝頂端呈傘房狀, 中上部粉紅色, 細長如絨纓, 故又稱“馬纓”、“絨花”。 莢果帶狀、扁平, 10月成熟。

合歡為溫帶、亞熱帶、熱帶樹種, 喜陽光, 不耐蔭, 能適應多種氣候條件, 對土壤要求不嚴,

耐乾旱、瘠薄, 不耐嚴寒, 不耐澇, 在濕潤、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 根具根瘤菌, 有改良土壤之效。 淺根性, 萌芽力不強, 不耐修剪。 花期長。

2、繁殖與管理

合歡多採用播種法培育實生苗, 10月份採種後晾曬脫粒, 幹藏於乾燥通風處, 以防發黴。 北方地區以翌年4月中旬下種為宜, 如用溫室育種, 可在10~11月下種。 合歡種皮堅硬, 為使種子發芽整齊, 出土迅速, 播前兩周需用0.5%高錳酸鉀冷水溶液浸泡2h, 撈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置80~90℃的熱水中浸種30s(最長不能超過1min, 否則影響發芽率), 24h後即可進行播種。 利用這種方法催芽發芽率可達80~90%, 且出苗後生長健壯不易發病。

合歡在生產中多採用營養缽育苗, 營養土可用多年生草皮土經2cm鐵篩過篩後搭配肥料進行配製。

為防止土壤病菌對種子、幼苗的危害及保證苗木健康生長, 配土時可加入適量殺蟲劑、殺菌劑和微肥進行土壤處理, 如甲基1605粉劑、地菌淨和硫酸亞鐵等。 營養缽育苗苗訂寬以1~1.2m為宜, 床距60~40cm, 一般南北走向, 營養缽灌滿土後澆透水1次, 第2d就可以下種, 每個營養缽點種3~4粒, 點種後覆土1cm, 保持土壤濕潤。 播後兩周左右發芽出苗, 苗高15cm時定苗。 定苗後結合灌水施淡薄有機肥和化肥, 加速幼樹生長, 也可葉面噴施0.2%~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

栽植管理:合歡幼苗的主幹常因分株過低而傾斜不直, 為提高觀賞價值, 使主幹挺直有適當分枝點, 育苗可合理密植並注意及時修剪側枝。 對1年生較弱的苗木或主幹傾斜的合歡, 可在翌年初春發芽時,

留壯芽1個齊地截幹, 使之萌發成粗壯而通直的主幹。 合歡苗移植以春季為宜, 要求"隨挖、隨栽、隨澆"。 由於合歡主幹纖細, 移栽時應小心細緻, 注意保護根系;對大苗必要時可拉繩扶植, 以防被風吹倒或斜長。 定植後要求增加澆水次數, 澆則澆透。 秋末時施足基肥, 以利根系生長和來年花葉繁茂。 為滿足園林藝術的要求, 每年冬末需剪去細弱枝、病蟲枝, 並對側枝適量修剪調整, 保證主幹端正, 樹勢優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