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陽氣消長與晝夜關係

一日之中晝夜陰陽有其消長節律, 而人體的陽氣亦隨著這種節律而消長。 於是在生理上, 則“陽氣者, 一日而主外, 平旦人氣生, 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 氣門乃閉”(《素問·生氣通天論》)。 在病理上, 則可以出現如“百病者, 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的不同變化(《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以清早陽氣生髮, 病氣便衰退, 則使人精神爽慧;中午陽氣旺盛, 正氣勝於邪氣, 病情趨於安定;傍晚陽氣開始衰退, 邪氣漸長, 於是病情加重。 夜半陽氣潛藏於內臟, 邪氣獨居身形, 所以病情更重。 這種變化既與人體本身陽氣的晝夜消長變化密切相關,

更與自然界陽氣的晝夜消長變化密切相關。

《素問·藏氣法時論》並且指出:“肝病者, 平旦慧, 下晡甚, 夜半靜”, “心病者, 日中慧, 夜半甚, 平旦靜”, “脾病者, 日昳慧, 日出甚, 下晡靜”, “肺病者, 下晡慧, 日中甚, 夜半靜”, “腎病者, 夜半慧, 四季甚(四季指辰戌醜未四個時辰), 下晡靜”。 這說明五臟病變在一日四時之中, 亦隨著陰陽的消長而有不同的變化。 由此推知,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出六經病的欲解時間, 如“少陽病, 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太陽病, 欲解時, 從巳至未上”;“陽明病, 欲解時, 從申至戌上”;“太陰病, 欲解時, 從亥至醜上”;“少陰病, 欲解時, 從子至寅上”;“厥陰病, 欲解時, 從寅至辰上”。 以及論陽明病之“日晡所發潮熱”等, 是根據《內經》的理論提出來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