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李振華分型論治中風輕證(上)

中風病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復發率都很高, 不僅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李振華根據歷代醫家不同見解, 結合臨床實踐觀察, 積多年的臨床研究認為, 該病形成主要是內因為主, 先由機體虧虛, 臟腑功能失調, 再加上某些誘因而致氣血逆亂, 經絡不暢而發病。 其病理形成與心、肝、脾、腎有關, 病變重的常波及有關臟腑, 輕者僅限於血脈經絡。 因此, 臨床辨證常以中臟腑、中經絡進行分辨。 凡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繼而出現偏癱不語者為中臟腑;凡不經昏迷, 突然出現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語言不利者為中經絡。 中經絡在臨床上宜分陰虛陽亢、風痰上逆和氣虛血瘀3個證型論治。

陰虛陽亢型

患者多表現為頭暈頭疼, 不經昏倒, 突然口眼歪斜, 舌體不正, 語言不利, 半身不遂。 舌苔薄黃, 質紅, 脈弦細數。 治以滋陰潛陽, 熄風通絡。 自擬養陰通絡湯:制何首烏21克, 牛膝、白芍各15克, 丹皮9克, 地龍21克, 全蠍9克, 土鼈蟲12克, 珍珠母30克, 菊花12克, 烏梢蛇12克, 雞血藤30克, 天麻9克, 甘草3克。

本證為腎陰虧虛, 肝陽上亢, 肝動化風, 風火上擾清竅, 走竄經絡, 氣血不暢所致。 方中制何首烏、川牛膝、白芍、丹皮、珍珠母, 滋陰清熱潛陽;地龍、全蠍、土鼈蟲、烏梢蛇、雞血藤、菊花、天麻, 熄風通絡。 適用于中經絡的陰虛陽亢證及中臟腑的陽閉證所遺留的半身不遂等後遺症。

如舌強語謇者, 加節菖蒲、遠志、郁金。 如痰多者, 加川貝母、天竺黃。

病案舉例

患者章某某, 男, 66歲。 1991年4月26日初診。

患者于1990年7月5日因情緒激動加之飲酒過量, 突發神志昏糊, 肢體軟癱, 語言不利, 經CT診斷為“腦血栓形成”, 曾在當地醫院用西藥治療8月餘。 就診時症見:右側肢體無力, 語言欠流利, 頭暈耳鳴。 神志清晰, 語言聲低欠流利, 形體肥胖, 面色紅。 舌質紅, 苔薄白, 脈沉細。

患者年事已高, 平素肝腎陰虧, 複因情緒激動, 飲酒過量, 以致腎陰虧虛, 肝陽上亢, 肝動化風, 肝風夾痰上擾清竅, 走竄經絡, 氣血不暢。 中醫診斷為中風(中經絡), 證屬氣陰虧虛, 治以益氣養陰, 通經活絡。 處方:黃芪30克, 黨參20克, 當歸12克, 赤芍15克, 制何首烏20克, 枸杞子15克,

山萸肉15克, 黃精15克, 郁金10克, 節菖蒲10克, 炮山甲10克, 烏梢蛇15克, 桑枝30克, 地龍15克, 鹿筋10克, 蜈蚣3條, 土鼈蟲10克, 甘草3克。 12劑, 水煎服。 囑加強肢體鍛煉, 情緒不宜激動, 飲食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之品。

1991年5月8日二診:頭暈耳鳴大減, 言語較前流利, 右側手能伸開, 足能抬舉, 精神飲食好, 舌質紅, 苔薄白, 脈沉細。 上方顯效, 但脈象沉細, 說明陽氣虧虛, 故原方黃芪加量至50克, 12劑, 水煎服。

1991年5月21日三診:頭暈耳鳴基本消失, 語言有力且流利, 已經能自己行走, 但覺右側肢體無力,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沉細。 肢體無力, 舌淡脈沉細, 乃氣血虧虛之象, 仍應以益氣養陰, 強壯筋骨為法, 方中加西洋參6克, 丹參15克, 牛膝12克, 雞血藤30克。 黃精性滋膩, 土鼈蟲有小毒, 均不宜久用, 故去之。

12劑, 水煎服。

1991年6月4日四診:右側肢體較前有力, 能自己上樓, 語言流利, 睡眠好, 偶感頭暈,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弦細。 治以益氣養陰, 平肝熄風, 強筋壯骨。 在三診方基礎上去當歸、烏梢蛇、桑枝、赤勺、蜈蚣、地龍, 加丹皮10克, 草決明15克, 黃精15克, 山楂15克, 澤瀉10克。 12劑, 水煎服。

因患者去外地, 半年後來信告知, 上方隨證加減治療, 共服100餘劑, 右側肢體康復, 無明顯不適症狀, 病獲痊癒。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