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是上肢與軀幹的連接部位, 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 可使手能觸摸到人體自身的任何部位, 是上肢功能活動的基礎。 廣義的肩關節包括胸鎖、肩鎖、肩肱和肩胛胸壁連接等四個關節組成的複合關節;通常所說肩關節特指肩-肱關節, 本文說談限狹義肩關節。 肩關節由肩胛盂和肱骨頭組成, 為典型的杵臼(即球-窩)關節。 肱骨頭關節面為半球形(球), 向後上內傾斜;肩胛盂較小, 盂唇淺(窩)。 由於球大、盂小, 僅以肱骨頭部分關節面與肩胛盂接觸, 關節囊鬆弛, 所以肩關節活動範圍廣泛、靈活, 可行收、展、伸、曲和旋轉運動。
肩關節常見損傷
1、 肩關節骨折和脫位
2、 肩周炎:
又稱五十肩, 凍結肩, 凝肩等, 都是一個意思, 總之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引起的關節疼痛和運動功能障礙。 好發於40歲以上者, 有反復肩關節損傷者發病可提前。 其特徵是肩部疼痛和活動障礙逐漸加劇, 經數月甚至更長時間(一般為1年到1年半),
病理過程分凝結期(關節囊緊縮, 輕微粘連), 凍結期(肩袖退變加劇)和解凍期。 慢性發病, 多無明顯外傷史, 疼痛位於肩前外測, 可向上肢放射, 無感覺障礙。 夜間疼痛加劇, 影響睡眠, 肩前、後及肩峰下等處壓痛, 以肱二頭肌長頭處最明顯。 上臂外展、外旋、後伸時疼痛加重。 X線無明顯改變。
治療:大多數患者可自愈;早期上肢懸吊制動, 服用水楊酸製劑(即阿司匹林)等消炎止痛藥。 局部封閉每週一次, 共3次。 理療和熱敷及適當的推拿按摩有助於減輕疼痛, 增加活動範圍。 在能忍受的範圍內, 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如手指爬牆練習, 木棒操。
3、 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肱二頭肌是強有力的屈肘肌, 也是前臂的旋後肌。
主要症狀: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 結節間溝及其上方的肱二頭肌長頭腱壓痛是主要特徵。 抗阻力屈肘及前臂旋後時疼痛加劇。 X線正常。
處理:疼痛較重時懸吊前臂, 服用消炎止痛藥, 輔以理療;腱鞘內封閉;疼痛緩解後立即開始肩關節活動, 防止肩周炎。 保守治療半年以上無效者需手術治療。 引起本症的原因多為高位或大力扣殺時,
肱二頭肌長頭斷裂為本病發展所致。
4、 肩部撞擊症:
肩關節外展前伸時(即羽毛球的引拍、揮拍動作), 肩峰下間隙內結構與喙肩穹之間反復摩擦、撞擊而產生的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症。
其共同臨床特徵是肩關節主動外展活動時有一疼痛弧, 而被動活動疼痛明顯減輕甚至完全不痛。 其病理基礎是夾在喙肩穹和肱骨頭之間的組織由於肩關節外展活動時的磨損和撞擊發生水腫出血、纖維變性、滑膜炎、肱骨大結節增生等。
主要症狀:肩部疼痛, 以肩峰周圍為主,
特點:肩關節開始外展時無疼痛, 到達60度開始疼痛, 超過120度疼痛又消失;被動活動時減輕或消失。
處理:主要為非手術療法, 手術療法大多數人不接受。 方法同上:急性發作時懸吊制動, 口服消炎止痛藥, 局部封閉3次, 緩解後立即活動, 防止粘連。 手術治療略。
5、肩袖損傷:
肩袖損傷是以上肢運動為主的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以慢性損傷為主。 肩袖肌腱的主要功能是使肱骨頭緊密靠著肩關節盂, 起穩定肩關節作用及協調三角肌實現上肢外展的功能。 反復超常運動使肩袖肌腱與骨、韌帶不斷摩擦, 或肌肉的反復牽拉使肌腱、滑囊發生微細損傷, 勞損甚至撕裂。 體操的轉肩、舉重時肩突然過度後伸、投擲的出手動作、羽毛球的大力扣殺都是引起這種損傷的典型機制。
主要表現:肩外展疼痛,呈持續性鈍疼,有時會向上臂、頸部放射,肩外展或伴內、外旋時,疼痛加重。壓痛局限於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反弓疼即在患臂上舉後再作過伸運動即出現明顯的疼痛或使原疼痛程度加重者,謂之反弓疼,但它可以隨肩部充分的準備活動而減輕,也能隨著運動量、強度和運動範圍的加大而加重。同上,在臂外展到60~120°時出現疼痛的現象,稱為疼痛弧,也是肩袖損傷的主要表現。當肩袖破裂時,有時可自覺有撕裂響。疼痛局限於肩頂,可以放射到三角肌的止點,一般在數小時內疼痛可以消失,但在以後的6~12小時後疼痛再次出現並達到高峰,隨後由於出血的逐漸吸收、腫脹的消退,疼痛也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任何肩關節的活動均能引起疼痛。
處理:沒有破裂的肩袖損傷,處理方式同前所述。對於肩袖不完全的破裂及完全破裂而裂口較小,功能正常的肩袖均可用保守療法。可以用三角巾懸吊患肢,通過休息可以使肩袖及其鄰近組織炎症消退,創傷癒合,功能恢復。同時可以理療,功能鍛煉,方法為彎腰使上臂下垂劃圈。對於經保守治療6~8周效果不佳、肩袖完全破裂或廣泛的破裂且有功能障礙者應手術探查。
體操的轉肩、舉重時肩突然過度後伸、投擲的出手動作、羽毛球的大力扣殺都是引起這種損傷的典型機制。
主要表現:肩外展疼痛,呈持續性鈍疼,有時會向上臂、頸部放射,肩外展或伴內、外旋時,疼痛加重。壓痛局限於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反弓疼即在患臂上舉後再作過伸運動即出現明顯的疼痛或使原疼痛程度加重者,謂之反弓疼,但它可以隨肩部充分的準備活動而減輕,也能隨著運動量、強度和運動範圍的加大而加重。同上,在臂外展到60~120°時出現疼痛的現象,稱為疼痛弧,也是肩袖損傷的主要表現。當肩袖破裂時,有時可自覺有撕裂響。疼痛局限於肩頂,可以放射到三角肌的止點,一般在數小時內疼痛可以消失,但在以後的6~12小時後疼痛再次出現並達到高峰,隨後由於出血的逐漸吸收、腫脹的消退,疼痛也逐漸減輕或消失,但是,任何肩關節的活動均能引起疼痛。
處理:沒有破裂的肩袖損傷,處理方式同前所述。對於肩袖不完全的破裂及完全破裂而裂口較小,功能正常的肩袖均可用保守療法。可以用三角巾懸吊患肢,通過休息可以使肩袖及其鄰近組織炎症消退,創傷癒合,功能恢復。同時可以理療,功能鍛煉,方法為彎腰使上臂下垂劃圈。對於經保守治療6~8周效果不佳、肩袖完全破裂或廣泛的破裂且有功能障礙者應手術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