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遺尿, 余常用《景嶽全書》中的鞏堤丸。 方用:熟地、菟絲子(酒煮)、白術(炒)各60克, 北五味、益智仁(酒炒)、補骨脂(酒炒)、附子(制)、茯苓、家韭子(炒)各30克。 如兼氣虛必加人參60克更妙。 諸藥為末, 山藥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餘丸, 空心滾湯或溫酒送下, 每天服2次。 《成方便讀》中說:“方中熟地、菟絲子、補骨脂、韭子, 大補腎臟。 然所以約束腎中之氣者, 又在於脾, 故以白術、山藥大補脾土;益智仁辛香溫暖, 獨入脾家, 且能於固攝之中, 仍寓流動之意;附子助其火;茯苓去其邪水;而以五味子一味, 固其關鞏其堤也。
治療傷寒陰盛, 心腹痞滿, 嘔吐泄利, 手足厥冷等症, 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益智散。 方用:益智仁(去皮)60克, 乾薑(炮)45克, 青皮(去白)90克, 川烏(炮, 去皮臍)120克。 研為細末, 每服9克, 用水350毫升, 入鹽1撚, 生薑5片, 大棗2個(擘破), 同煎至250毫升, 去滓, 食前溫服。 每天服2次。 本方有祛寒溫胃、暖脾止瀉的功效, 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吐瀉, 最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