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救生, 無論是遇險者還是救援者, 最怕的就是突發抽筋。 抽筋多發生在水冷、肌肉受撞擊、疲勞、誤食藥物等情況下。 最可怕的是連帶發生嗆水, 嚴重者能讓游泳好手葬身水下。
抽筋的部位主要有足趾、腿部和腹部。 解救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通常原則是“反向行之”。 足趾抽筋後, 抓住抽筋的腳趾, 應用手將腳趾向抽筋的反方向伸展。
小腿抽筋後, 將小腿膝蓋向下壓, 另一手抓住抽筋的腳掌向上和向後拉, 使小腿肌伸展。 大腿抽筋則分前面的股四頭肌和後面的股二頭肌兩類。
前者抽筋後, 用壓腳背拉伸法,
後者抽筋後, 膝關節伸直, 手握小腿或足跟, 拉腿靠向身體, 使股二頭肌伸展, 即可複元。 腹部肌肉抽筋, 可用仰漂姿勢即可恢復。 如果腹腔內部抽筋則無法自行緩解, 必須儘量忍耐, 掌握機會呼救待援。
如果在海水中遇險或者救援時, 不要碰觸不認識的生物, 隨時警惕活動水域內有無會主動攻擊人類的生物。 有害生物可分為能蜇人的水母、珊瑚、海葵等, 水母蜇傷甚至會讓人喪命。 還有可刺傷人的石狗公, 能割傷皮膚的藤壺、牡蠣, 能使人中毒的海蛇、錐螺, 以及可咬傷甚至致人於死地的鰻、鯊等。 如果遭遇水母蜇傷, 可用海水沖, 把殘留在皮膚上的刺細胞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