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馬兜鈴高產栽培技術

馬兜鈴, 別名臭鈴鐺、葫蘆罐、萬丈龍等。 以果實(馬兜鈴)入藥, 有清熱降氣、止咳平喘之功效。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熱咳喘、百日咳、咳血、痔瘡腫痛出血、高血壓等症。 以根(青木香)入藥, 有行氣止痛, 解毒消腫, 降血壓之功效。 主治胃痛、高血壓病、風濕性關節炎、咽喉腫痛、流行性腮腺炎、毒蛇咬傷、牙痛等症。 以莖葉(天仙藤)入藥, 有行氣活血、止痛、利尿之功效。 主治妊娠水腫、胸腹痛、疝痛、風濕熱痛等症。 主產地有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

一、形態特徵

為馬兜鈴科多年生纏繞草本。 根細長圓柱形, 外皮灰棕色, 有香氣。 地下根莖白色,

節上有黑色鱗葉包裹的芽, 有縱棱。 地下莖綠色, 初生時直立, 後漸為纏繞狀, 長達2米以上, 有縱棱。 葉互生;葉柄具溝;葉片三角狀闊卵形, 先端鈍或凹缺狀, 基部深心形, 全緣;網狀脈, 有5~7條較為明顯的基出葉脈。 花2~10朵簇生於葉腋;花被紫綠色, 兩側對稱上部廣開呈喇叭狀;雄蕊6枚, 花絲短粗, 貼生在肉質花柱周圍, 花藥2室, 紫紅色, 花柱6枚連合成柱體, 子房下位, 6室, 中軸胎座, 每室珠。 蒴果倒闊卵形, 長3~5釐米, 直徑2~3釐米, 綠色, 具12條縱脈, 成熟時黃綠色, 自基部向上室間開裂, 果柄長4~5釐米, 亦裂成絲狀。 種子多數, 扁平, 邊緣具白色膜質寬翅。

二、生長習性

馬兜鈴喜溫暖濕潤的環境。 喜蔭蔽怕強光。 耐寒、耐旱、怕水漬。 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 對土壤要求不嚴,

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物的砂質土壤為好。 重粘土, 鹽鹼地, 低窪地不宜種植。

三、整地與施肥

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 精耕細作。 結合整地, 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 然後做成1.3米寬的高畦, 等待播種。

四、播種

馬兜鈴用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 播種期分秋播和春播, 但以秋播為好。

1、種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兩步進行。

育苗:將種子按行距20釐米均勻地播入整好的畦面上, 澆水保墒, 以利出苗。 每畝播種量2公斤。 齊苗後加強管理, 培育一年後即可移栽。

移栽:將馬兜鈴苗按行株距35X25釐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

直播:將馬兜鈴種子按行株距35X25釐米穴播於整好的畦面上, 每穴放種子5粒。 澆水保墒, 以利出苗。

每畝播種量1公斤。

2、分根繁殖: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 莖粗0.5釐米的根條作種根, 截取5~10釐米長的小段作為種栽, 按行株距30X25釐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 澆水保墒, 以利成活。

五、田間管理

馬兜鈴齊苗後, 應注意中耕除草。 乾旱天氣注意澆水, 陰雨天氣, 及時排水。 苗高30釐米時, 在行間設立支架或適當間作些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供莖蔓攀援, 以利通風透光。 花蕾期應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

六、病蟲防治

馬兜鈴主要病害為根腐病, 防治時可採取綜合防治措施。

1、在整地時, 每畝施多菌靈粉劑3公斤進行土壤消毒。

2、於發病前用1∶1∶100波爾多液預防。

3、於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800倍液防治。 害蟲, 主要有馬兜鈴黃鳳蝶幼蟲咬食葉片,

可用殺滅菊脂殺滅。 蚜蟲、紅蜘蛛可用三防靈殺滅。

七、收穫與加工

馬兜鈴一般於栽後第二年開始結果。 當秋後果實由綠變黃時採摘。 曬乾或烘乾後即可出售。 青木香栽後第二年的立冬前後採挖。 將採挖出的地下根條, 去淨泥土, 曬乾或烘乾即可出售。 一般畝產馬兜鈴100公斤, 青木香300公斤, 天仙藤300公斤。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