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理中丸(湯)臨證活用

《傷寒論》中有2條關於理中丸的方證, 《金匱要略》中有1條關於人參湯的方證。 理中丸方證後注解說, 理中丸“丸”的應用“不及湯。 湯法, 以四物依兩數切, 用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三服”, 由此可見, 理中丸可以變丸為湯服用, 《金匱要略》人參湯藥味、用量, 服法與理中湯相同, 所以, 理中湯就是人參湯。

理中丸(湯)共4味藥:人參、乾薑、炙甘草、白術各三兩。 乾薑善祛裡寒, 溫中焦, 運中陽, 化濕飲。 上治“胸滿咳逆” (《本經》, 下同), 下治“腸澼下利”, 還能“逐風濕痹”, 用途廣泛。 人參“主補五臟”, 益胃氣, 補津液。 在方中與炙甘草相配在於養胃氣,

滋養因嘔吐下利所傷的津液, 並協助乾薑以振奮中陽。 甘草蜜炙則性溫滋津液, 甘溫能溫中益氣, 同熱藥合用可緩其熱, 同寒藥合用可緩其寒。 在方中與人參配伍, 主要在於溫中焦, 和胃氣, 滋津液, 又可調和諸藥。 白術甘溫補中, 苦溫燥濕, 入中焦, 既能補益中氣, 更有較強的溫燥之性, 能去寒燥濕, 促進中陽健運, 以助中焦升降和調。 明代醫家李中梓在《本草通玄》中謂白術“補脾胃之藥, 更無出其右者”。 四藥合用, 共奏溫運中陽, 散寒化濕(飲)之功。

理中丸(湯)證的病機為:裡虛中寒濕(飲)盛。 理中丸(湯)是太陰虛寒證的主方, 因有溫運中陽, 調理中焦的功效, 所以方名“理中”, 《傷寒論》第159條所謂“理中者, 理中焦”, 即指此方可祛寒溫中化水飲,

調理中焦之意。 其主治範圍很廣, 現多用於急、慢性胃炎, 胃竇炎,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腸炎,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肺心病, 慢性肝炎等屬於中焦虛寒, 濕(飲)內盛者。

理中丸(湯)的加味方很多, 根據病證病機, 可加炮附子為附子理中湯, 加炮附子和肉桂為桂附理中湯。 筆者臨證應用理中湯, 多據證加炮附子, 或加肉桂。 加附子實際上就是理中湯與四逆湯的合方, 也就是附子理中湯。 加附子是加強振奮中焦、下焦陽氣, 祛寒化濕(飲)之功;加肉桂是為了加強補火生土的作用。 一切裡虛寒盛的太陰病, 或太陰、少陰同病, 理中東加附子或肉桂可加強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