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組成:雞內金30克, 金錢草30克, 海金沙(包煎)20克, 萹蓄15克, 瞿麥15克, 滑石15克, 車前子(包煎)15克, 丹參10克, 王不留行10克, 赤芍10克, 陳皮12克, 枳殼10克, 芒硝(沖服)10克, 牛膝15克, 甘草6克。 隨證加減, 血尿加小薊、生地黃;刺痛加元胡、三七粉;發熱加雙花、公英、黃柏;腎虛加枸杞、山萸肉。 此方適用於邪實而正未虛者。 每日一劑, 水煎500毫升左右, 分兩次服, 服後大量飲溫開水, 並加強活動, 6劑為一療程, 每服一療程, 休息3天。 如未見結石排出, 可繼服第二療程。 腎結石屬於中醫“石淋”範疇, 其原因較為複雜, 現代醫學認為結石的形成除與人體內尿的結晶飽和度和尿中抑制物質有關外,
《丹溪心法·淋》認為“淋有五, 皆屬乎熱”。 《諸病源候論·諸淋病候》雲:“石淋者, 淋而出石也, 腎主水, 水結則化為石, 故腎客砂石”。 中醫皆用清熱利濕之法, 促使結石的排出。 焦念元在臨床中, 用清熱利尿, 通淋排石, 兼行氣軟堅, 活血化瘀之方法, 自擬三金排石湯, 方中雞內金、金錢草、海金沙通淋軟堅化石、萹蓄、瞿麥、滑石、車前子利尿通淋, 丹參、赤芍、王不留行活血化瘀, 陳皮、枳殼行氣, 芒硝瀉下, 甘草緩急, 配合牛膝引石下行。 諸藥合用, 增加排尿量, 加快輸尿管的蠕動頻率, 使結石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