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靈丹妙藥都不如做此運動5分鐘

太極拳的特點是練習時一定要聚精會神, 不能三心二意。 太極拳的好處是能夠達到周身放鬆, 這樣才能達到健康養生的作用。 因此太極拳練習是非常注重細節的, 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

用心用意練太極

太極拳是長期堅持練習的運動, 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練習時要用心用意, 只有這樣, 氣血才能暢通, 周身才能放鬆。

動作太快了, 氣血運行跟不上, 就會氣喘吁吁, 身體各部位供養不足, 這樣是不利於健康的。 練習太極拳的要領是松柔圓活、安靜舒展, 要在養中練習, 這樣才能出功夫。

否則, 一味地快練、用拙勁僵力去練, 自以為很有氣勢, 也能在短期出一些功效, 但是, 長期如此, 傷氣傷身, 不利於健康, 最終也出不了功天。

太極拳一定要慢練, 許多人會質疑, 這樣慢練, 在實戰中不是沒有一點優勢, 其實, 慢練為養, 快練為傷。

動作小心謹慎, 輕輕調整身姿, 待到有了戰機, 一觸即發, 迅雷不及掩耳。 這時才是真正的快。 太極拳練習的是意念、精神, 練習的是大腦, 如果光靠蠻力氣, 是練不成太極拳的。 正是由於平時這樣慢慢練習.周身松柔圓活。

神經反應極其靈敏, 所以, 當受到外力攻擊時才能自然而然地引進落空合即出, 把對方打出去。 這是一種本能的條件反射。 快練, 用拙勁蠻力去練, 練不出這樣的輕靈和靈敏。

當然, 除了練習套路外, 還要練習推手。 推手也要用心用意練, 要圓活才能做到“動急則急應, 動緩則緩隨”。

心意太極拳教

(1)練拳似休息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慢, 因此, 在練習時如同休息一般, 練習太極拳不會像做劇烈運動一樣覺得很累。

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 全身內外周身協調。 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 全身內外不得緊張, 處處筋肉放鬆, 做到心靜神安。 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鬆馳神經的功能。

是一種調養身心的養生運動, 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 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當您疲倦乏力、情緒緊張、心神不寧或火氣上升時, 練一練太極拳就可消除不良感覺, 舒胸開懷, 神清氣爽, 精力充沛。

練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萬物順序自然的法則又符合養生之道,

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 練拳時, 全身內外, 上下、左右、四肢全體、大腦思想全部放鬆鬆開。

松則氣通無阻力, 心不外想, 神不外遊, 目不外視(也可兩眼微閉, 耳不外聽, 忘卻鼻息, 隨意漫行, 無拘無束, 只在意不在形。 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精、氣、神的狀態, 通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 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2)練拳似站樁

練拳和練功, 無極和太極都要形成站樁。 太極拳是內家拳, 尤其注重樁功的修煉, 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煉法, 如無極樁、混元樁、采氣樁、虛實樁、八法樁等, 而且將樁功而且將樁功修煉法融進練拳之中。

達到練拳就是練樁功, 練樁功就是練拳,

即拳功合一。 樁功分定步樁和活步樁兩大類, 定步樁又稱靜樁功, 活步樁又稱動樁功, 無極樁是定樁功, 練拳是活步樁, 拳架套路是各種活步樁的組合。 所以太極拳又可稱之為太極樁功。

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煉。 式式是樁、處處是樁, 靜是定樁、動是活樁, 轉換是虛實樁, 進、退、顧、盼、定都是樁。 進而推手修煉也是樁, 以靜待動是定樁, 順勢化發是活樁, 能如此, 則事半功倍也。

另外, 通過站樁來達到濁氣下降、清氣上升的目的。 濁氣下降是吐故, 清氣上升是納新, 通過吐故納新來調養人體的機能, 從而培植元氣, 得以精氣神的轉化。 也達到氣沉丹田身重如山、丹田氣上領身輕如羽的境界。

(3)練拳似天、地、人合一

太極者天地陰陽也。 練拳練功時, 思想、神氣要有與天地相連、日月同大的氣質形象, 修煉太極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過程。 天、地、人三才生長萬物創造世界。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土;人有三寶精、氣、神。

修煉太極, 不僅要修煉拳術之小道, 還要修煉太極之大道, 用大道思想來修煉人體自身陰陽, 不斷完善自我, 超脫自我, 昇華到與天地同在。 修煉時要將自身的小太極融於天地大太極, 逐漸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站立如頂天立地, 好象頭頂於天而足踏於地, 上天、下地、人居於其間, 上、中、下一氣貫通,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 大與天地宇宙相連, 小者無形無相。 拳至妙處無拳、無意、無形、無象, 一片神形。

(4)練拳練功似畫圖

太極圖是天地宇宙之本象,有陰陽之分,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示意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互為其根,處處皆為弧線運動,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

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象,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

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畫圖時必須意氣結合,使太極圖象與意氣運動結合起來,同時憑著肢體描繪的感覺再去練氣,進而使意、氣、體三者緊密結合。

逐漸進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極圖的境界。太極的技擊木是通過圓形運動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人體也是通過圓形運動氣通經絡,打通周天。古人雲:拳之妙處為一動一太極,即此意也。

各種的弧形運動圓活舒展,中正不偏,虛實互換,剛柔剛濟,連綿環繞,形成美麗的太極圖象。古人雲:亂環法術應求精,上下相隨妙無窮,引彼深入亂環內,四兩可撥千斤動。則更能說明旋轉纏絲的奧秘功效。

(5)練拳練功似行氣

人體的氣血流動要通過合理的鍛練、調整,達到氣血流行最佳狀態。太極拳理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力自然到的內家修煉法則。練意不練氣,練氣不練力,練力則斷,練氣則滯,練意則通,貴在精神。

練拳講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所以說練拳是行氣,而不是運氣或憋氣,是意氣運動而不是力氣運動

(6)練拳練功似換氣

練拳練功是加強周身氣血開合,增加新陳代謝的過程。特別是在河川、大山、森林中練習功法,使全身螺旋纏繞開合,使五臟六腑、周身內外筋骨、經絡皮肉等都做開合運動,隨著開而將病氣、濁氣、壞氣排出體外。

隨著合將精靈之氣、氧氣吸收到體內各個器官,使身體永保健康。特別是在練功時,要有換氣思想,這樣練習收效更佳。不僅能防病抗疾,而且延緩衰老,還能有抗擊打能力。

(7)練拳似吐故納新

吐納與換氣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吐納以呼吸為主,靠肺部呼吸。吸收大地精華,吸收樹林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加強五臟的功能,通過練功最後達到全身呼吸,由後天呼吸轉為先天呼吸。

先天呼吸即為竅呼吸、汗毛孔呼吸,這樣吸入的氣質量就提高了。鼻呼吸是好的氣也吸,壞的氣也隨之而人。通過練拳練功要吐故納新。開合是由內外的開合,是意氣開合帶動了肢體的開合。開合就是吐納,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內氣與外氣的交換。

首先是丹田的開合,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哼哈二氣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開一合,一吐一納。呼吸往來氣通周身,從而帶動了內氣的開合呼吸吐納。

再進一步,周身內外,臟腑器官,經絡竅位,肌膚毛孔就都在開合呼吸,吐納換氣,一開俱開,一吸俱吸。練拳練功的人以氣為本,沒有氣生命就終止了,所以,吐故納新在練功中非常重要。

(8)練拳似游泳

練太極拳好比是在空氣中游泳。通過練內功使內氣充瀛,氣流壓力增強,血液的迴圈流量隨之增大,所以在練拳時氣血隨著外形的動作協調一致,就會感覺到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我之為身,身之為我,惟有意氣在流動。

此即真正做到了內外合一,周身一家,飄緲欲仙,似脫胎換骨一樣,處處虛靈。此時內氣似與空氣融合為一體,如同在空氣中游泳一般,進退沉浮,左右盤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煉至此感覺是最佳狀態,是高級運動的享受。

練意的基礎內涵

太極拳是陰陽充滿辯證法的拳種,在練拳的不同的階段,用“意”的重點均有不同。但是,無論哪個修煉階段,也有共同的練意的內容。

無論哪個階段,練習太極拳有一個貫徹始終的內容——放鬆,可以說放鬆是太極拳一輩子的任務。在任何時候練拳,心中始終都要有一個“松”字。

松是產生太極拳內勁的前提條件,太極拳在行拳中放棄了肌肉的練習,全身上下處在放鬆狀態,就是要催僵化柔,把全身上下的分散的僵力,轉化為整體的柔勁。柔勁貼筋走骨,武術界有“寧可筋長一寸,也不肉厚三分”之說。

柔勁來源於內勁,是在不斷的放鬆狀態下,日積月累,在松柔中產生的勁,正如同和麵一般,開始時候麵團只是柔軟,但是和之日久,逐漸產生一種拉不斷的柔韌之感。

內勁形成於以意行氣,輕輕運動,發于丹田,運行骨縫之內,再由骨縫運於肌膚,貫注於四梢(兩手尖,兩足尖);複歸於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逐漸產生一種綿軟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內如鋼條的一種勁;功夫越深,內勁的品質越高。

拳諺說:“有心求柔,無意成剛”。剛勁是在日積月累的松柔基礎上,自然而然產生的,日久才有棉裡裹鐵,剛柔相濟。

太極之松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全身放鬆是太極拳修煉的必然條件,不松下來,不成太極拳。松到什麼程度呢?松到全身通透,柔若無骨,松到全身似三尺輕紗掛在樹梢,松到兩臂如同掛在兩肩之上。全身上下不著一絲濁力,完全以氣運身,以神貫注,全憑意行。

太極拳的松不是鬆懈,而是以內氣貫注的,神氣引領的一種松,所以必須有丹田的內氣和意念在裡面。每一動中必有丹田開合,要“時時留意在腰間”,以腰為主宰帶動,以意念引導內氣貫注到全身,直至各個稍節。

太極拳練“意”除了始終要把“松”放在首位,還需要有技擊的意識。練拳時要“無敵似有敵”,真正遇到敵人才能“有敵似無敵”。

太極拳“來去無空手”,是高層次的內家武術,是經過無數次的實戰經驗積累提煉而成,其核心靈魂就是技擊,每一個招式動作都是有其精深的攻防含義。

在練拳的時候,始終要有一個假想敵,自己和自己搏鬥,把自己掌握的太極拳技擊技術,充分的發揮起來,以貫徹拳理。“拳練萬遍,其意自見”,說的就是在假想敵的情況下,逐步的領悟拳中的技擊奧義。

行拳時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同時每一動作都要逐勢逐動究其攻防實戰之意,發勁時心靜意專、沉著松淨,才能放得遠,“動短、勁長、意遠”,運行合度,不多動、妄動,無過之、無不及。

在練“意”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三種傾向:著意、著想、執著。因為練意的訣竅在“輕”,而這三種傾向均是用意過重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是:若有意、若無意,勿忘勿助。用意太過便為用力。

至於意、力之間如何掌握,要多多體會。古人說:不可用心、不可無意,用心則著想,無意則頑空,有意無意為功夫,其中尺度還需要讀者自己領會。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祿禪被譽為“楊無敵”。他說,有三種人打不了:木頭人、鐵人、石頭人,餘著不在話下。為什麼他要這樣說呢,並不是他自大狂,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古語,而是,普通人。

凡是爭強好勝的人,都有雜念、妄念、好勝心,而這些人的意念往往不存,沒有力量,因此,用太極拳的有意若無意的意在氣、意囊括氣的功夫,可以戰勝之。這話的真意,其實還是太極拳的意念功夫,帶動氣,催動形體產生的作用。

用意不用力的練習方法

我以為用意不用力,是一種手段,是一種練拳方法,但絕非練拳目的。它只是為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鬆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正如彈簧,平時是松的,但一緊起來,力量很大。

又如皮鞭,平時是松的,但甩起來卻威力無窮。為達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一)注意力要集中,靜下來

練拳時無論動作簡單或複雜,要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精神貫注,既嚴肅又活潑,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則很難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鬆,不用拙力

初學太極拳,往往心情緊張,周身僵滯,所以須從舒松柔和入手。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儘量放鬆,使身體各個關節都舒展開,力求圓活。松,可以說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它是無限度的,松應逐步與心、意、氣、神相聯繫。

(三)技巧

對於太極拳來說,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極名家、我的師公洪均生先生曾說:“學拳,特別是陳式拳,的確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並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與巧相結合,不能偏廢”。

“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煉,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並且通過持久鍛煉產生合理的巧與力來,這就是纏絲勁,或內勁”。

平時學拳要求姿勢正確,就是使學拳、練拳、用拳的形式與時間、方向配合好。比如,采、挒、捋實際都是隨對方來勁向自身左右兩方引進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練好,才能達到剛柔相濟,進而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

結語:綜上所述,太極拳是一項健身運動,練習太極拳可以使我們的身心放鬆,而且對預防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只要領悟到太極拳的核心,長期的堅持,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幫助。

太極圖是天地宇宙之本象,有陰陽之分,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示意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互為其根,處處皆為弧線運動,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

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象,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

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畫圖時必須意氣結合,使太極圖象與意氣運動結合起來,同時憑著肢體描繪的感覺再去練氣,進而使意、氣、體三者緊密結合。

逐漸進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極圖的境界。太極的技擊木是通過圓形運動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人體也是通過圓形運動氣通經絡,打通周天。古人雲:拳之妙處為一動一太極,即此意也。

各種的弧形運動圓活舒展,中正不偏,虛實互換,剛柔剛濟,連綿環繞,形成美麗的太極圖象。古人雲:亂環法術應求精,上下相隨妙無窮,引彼深入亂環內,四兩可撥千斤動。則更能說明旋轉纏絲的奧秘功效。

(5)練拳練功似行氣

人體的氣血流動要通過合理的鍛練、調整,達到氣血流行最佳狀態。太極拳理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力自然到的內家修煉法則。練意不練氣,練氣不練力,練力則斷,練氣則滯,練意則通,貴在精神。

練拳講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所以說練拳是行氣,而不是運氣或憋氣,是意氣運動而不是力氣運動

(6)練拳練功似換氣

練拳練功是加強周身氣血開合,增加新陳代謝的過程。特別是在河川、大山、森林中練習功法,使全身螺旋纏繞開合,使五臟六腑、周身內外筋骨、經絡皮肉等都做開合運動,隨著開而將病氣、濁氣、壞氣排出體外。

隨著合將精靈之氣、氧氣吸收到體內各個器官,使身體永保健康。特別是在練功時,要有換氣思想,這樣練習收效更佳。不僅能防病抗疾,而且延緩衰老,還能有抗擊打能力。

(7)練拳似吐故納新

吐納與換氣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吐納以呼吸為主,靠肺部呼吸。吸收大地精華,吸收樹林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加強五臟的功能,通過練功最後達到全身呼吸,由後天呼吸轉為先天呼吸。

先天呼吸即為竅呼吸、汗毛孔呼吸,這樣吸入的氣質量就提高了。鼻呼吸是好的氣也吸,壞的氣也隨之而人。通過練拳練功要吐故納新。開合是由內外的開合,是意氣開合帶動了肢體的開合。開合就是吐納,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內氣與外氣的交換。

首先是丹田的開合,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哼哈二氣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開一合,一吐一納。呼吸往來氣通周身,從而帶動了內氣的開合呼吸吐納。

再進一步,周身內外,臟腑器官,經絡竅位,肌膚毛孔就都在開合呼吸,吐納換氣,一開俱開,一吸俱吸。練拳練功的人以氣為本,沒有氣生命就終止了,所以,吐故納新在練功中非常重要。

(8)練拳似游泳

練太極拳好比是在空氣中游泳。通過練內功使內氣充瀛,氣流壓力增強,血液的迴圈流量隨之增大,所以在練拳時氣血隨著外形的動作協調一致,就會感覺到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我之為身,身之為我,惟有意氣在流動。

此即真正做到了內外合一,周身一家,飄緲欲仙,似脫胎換骨一樣,處處虛靈。此時內氣似與空氣融合為一體,如同在空氣中游泳一般,進退沉浮,左右盤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煉至此感覺是最佳狀態,是高級運動的享受。

練意的基礎內涵

太極拳是陰陽充滿辯證法的拳種,在練拳的不同的階段,用“意”的重點均有不同。但是,無論哪個修煉階段,也有共同的練意的內容。

無論哪個階段,練習太極拳有一個貫徹始終的內容——放鬆,可以說放鬆是太極拳一輩子的任務。在任何時候練拳,心中始終都要有一個“松”字。

松是產生太極拳內勁的前提條件,太極拳在行拳中放棄了肌肉的練習,全身上下處在放鬆狀態,就是要催僵化柔,把全身上下的分散的僵力,轉化為整體的柔勁。柔勁貼筋走骨,武術界有“寧可筋長一寸,也不肉厚三分”之說。

柔勁來源於內勁,是在不斷的放鬆狀態下,日積月累,在松柔中產生的勁,正如同和麵一般,開始時候麵團只是柔軟,但是和之日久,逐漸產生一種拉不斷的柔韌之感。

內勁形成於以意行氣,輕輕運動,發于丹田,運行骨縫之內,再由骨縫運於肌膚,貫注於四梢(兩手尖,兩足尖);複歸於丹田,纏繞往來,輕靈圓轉,逐漸產生一種綿軟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內如鋼條的一種勁;功夫越深,內勁的品質越高。

拳諺說:“有心求柔,無意成剛”。剛勁是在日積月累的松柔基礎上,自然而然產生的,日久才有棉裡裹鐵,剛柔相濟。

太極之松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全身放鬆是太極拳修煉的必然條件,不松下來,不成太極拳。松到什麼程度呢?松到全身通透,柔若無骨,松到全身似三尺輕紗掛在樹梢,松到兩臂如同掛在兩肩之上。全身上下不著一絲濁力,完全以氣運身,以神貫注,全憑意行。

太極拳的松不是鬆懈,而是以內氣貫注的,神氣引領的一種松,所以必須有丹田的內氣和意念在裡面。每一動中必有丹田開合,要“時時留意在腰間”,以腰為主宰帶動,以意念引導內氣貫注到全身,直至各個稍節。

太極拳練“意”除了始終要把“松”放在首位,還需要有技擊的意識。練拳時要“無敵似有敵”,真正遇到敵人才能“有敵似無敵”。

太極拳“來去無空手”,是高層次的內家武術,是經過無數次的實戰經驗積累提煉而成,其核心靈魂就是技擊,每一個招式動作都是有其精深的攻防含義。

在練拳的時候,始終要有一個假想敵,自己和自己搏鬥,把自己掌握的太極拳技擊技術,充分的發揮起來,以貫徹拳理。“拳練萬遍,其意自見”,說的就是在假想敵的情況下,逐步的領悟拳中的技擊奧義。

行拳時要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同時每一動作都要逐勢逐動究其攻防實戰之意,發勁時心靜意專、沉著松淨,才能放得遠,“動短、勁長、意遠”,運行合度,不多動、妄動,無過之、無不及。

在練“意”過程中,要注意避免三種傾向:著意、著想、執著。因為練意的訣竅在“輕”,而這三種傾向均是用意過重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是:若有意、若無意,勿忘勿助。用意太過便為用力。

至於意、力之間如何掌握,要多多體會。古人說:不可用心、不可無意,用心則著想,無意則頑空,有意無意為功夫,其中尺度還需要讀者自己領會。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祿禪被譽為“楊無敵”。他說,有三種人打不了:木頭人、鐵人、石頭人,餘著不在話下。為什麼他要這樣說呢,並不是他自大狂,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古語,而是,普通人。

凡是爭強好勝的人,都有雜念、妄念、好勝心,而這些人的意念往往不存,沒有力量,因此,用太極拳的有意若無意的意在氣、意囊括氣的功夫,可以戰勝之。這話的真意,其實還是太極拳的意念功夫,帶動氣,催動形體產生的作用。

用意不用力的練習方法

我以為用意不用力,是一種手段,是一種練拳方法,但絕非練拳目的。它只是為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鬆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正如彈簧,平時是松的,但一緊起來,力量很大。

又如皮鞭,平時是松的,但甩起來卻威力無窮。為達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一)注意力要集中,靜下來

練拳時無論動作簡單或複雜,要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精神貫注,既嚴肅又活潑,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則很難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鬆,不用拙力

初學太極拳,往往心情緊張,周身僵滯,所以須從舒松柔和入手。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

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儘量放鬆,使身體各個關節都舒展開,力求圓活。松,可以說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它是無限度的,松應逐步與心、意、氣、神相聯繫。

(三)技巧

對於太極拳來說,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極名家、我的師公洪均生先生曾說:“學拳,特別是陳式拳,的確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並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與巧相結合,不能偏廢”。

“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煉,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並且通過持久鍛煉產生合理的巧與力來,這就是纏絲勁,或內勁”。

平時學拳要求姿勢正確,就是使學拳、練拳、用拳的形式與時間、方向配合好。比如,采、挒、捋實際都是隨對方來勁向自身左右兩方引進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練好,才能達到剛柔相濟,進而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

結語:綜上所述,太極拳是一項健身運動,練習太極拳可以使我們的身心放鬆,而且對預防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只要領悟到太極拳的核心,長期的堅持,太極拳對我們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