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只要這麼做教你練出好身體

初學太極拳的朋友們都會出現練的不順暢, 堅持不下去的感覺, 那麼剛開始出現這麼一點小問題就要放棄嗎?千萬別, 小編今天就告訴你怎麼克服, 太極拳的特點是慢練, 在慢練中領悟, 太極拳教學有很多方法, 下面跟著太極拳教程學習一下吧!

練拳“不順”怎麼辦

初學太極拳者都有這樣的感覺, 剛開始幾天練的很好, 但是逐漸就練的不順暢了, 全身不起勁, 這就今天要說的不順怎麼辦, 請看如下。

總歸就是有興趣, 興致高, 越練越想練, 以致欲罷不能。 遇到“不順”時, 則心煩氣躁, 甚至中途停下來再也不想繼續練下去。

前幾年遇到“不順”時, 我總是依靠恩師陳正雷或師兄們來幫助解決。

現在走上了工作崗位, 不可能一有問題就找老師找師兄,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我在平時的練功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兩點, 寫出來與拳友們共同切磋, 也希望能對初練太極拳者有所幫助。

第一.從調整情緒入手, 逐漸培養練拳時的心境

有些時候練拳練的不順, 跟自己的情緒也有很大的關係, 練拳時一定要拋開所有的雜念, 集中精神好好練習。

陳鑫《陳氏太極圖說》雲:“學者初上場時, 先洗心滌慮, 去其妄念, 平心靜氣, 以待其動, 如此而後, 可以學拳。 ”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帶給你的煩心事在練拳之前必須完全置之腦後, 把這段時間真正交給太極拳,

任何事情不可侵犯。

這樣練著練著靈感就會出現了。 當然, 要完成這個過程也絕非三五個月的事, 必須持之以恆, 刻苦習練。

第二.加強理論學習從基本要領處找尋原因所在

基本要領對習練者非常重要, 一切進步都來源於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刻苦鍛煉。 我認為, 單純理解和記住太極拳的基本理論談不上困難, 但要真正掌握, 並把它們切實融會貫通於拳架的演練之中確非易事。

練拳時出現不順的時候, 一般都是基本要領沒有掌握牢, 因此, 每到這時, 應該靜下心來, 好好的回憶檢查一番, 好好領悟太極拳的套路。

再看是不是能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氣往下行、圓襠松胯、十趾抓地等, 再從總體上看是否做到了周身放鬆、以意行氣等。

只要反復體會基本要領, 就不難找到癥結所在, 這樣找出的病因是很難忘記的, 那感覺就好像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茫。

一下子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使人信心倍增, 從而提高了練拳的興趣。

怎樣練好太極拳

練拳要領

靜心用意, 呼吸自然, 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 專心引導動作, 呼吸平穩, 深勻自然, 不可勉強憋氣。

中正安舒, 柔和緩慢, 就是身體要自然放鬆, 但是軀幹要正直, 不能東倒西歪, 也不能過於扭曲, 動作連綿不斷, 柔和緩慢。

動作弧形, 圓活完整, 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 轉換圓活不滯, 同時以腰作軸, 上下相隨, 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連貫協調, 虛實分明, 即動作要連綿不斷, 銜接和順, 處處分清虛實,

重心保持穩定。

輕靈沉著, 剛柔相濟, 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 不浮不僵, 外柔內剛, 發勁要完整, 富有彈性, 不可使用拙力。

太極拳對人體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頭—頭部自然上頂, 但是不能用力, 頭頂正直, 不可歪斜搖擺, 目視前方, 嘴要輕閉, 舌抵上顎;頸—自然豎直, 轉動靈活, 不可緊張;肩—平正松沉, 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 防止僵直或上揚;腕—下沉“塌腕”, 勁力貫注, 不可鬆軟;胸—舒松微含, 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背—舒展伸拔, 稱為“拔背”, 不可弓駝;腰—向下松沉, 旋轉靈活, 不可前弓或後挺;脊—中正豎直, 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內微斂, 不可外突, 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 使勁力貫注下肢, 不可歪扭、前挺;腿——穩健扎實,

彎曲合度, 轉旋輕靈, 移動平穩, 膝部松活自然, 腳掌虛實分清。

太極的功能

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 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而得到休息。 同時, 打拳可以活躍情緒, 對大腦起調節作用, 而且打得越是熟練, 越要“先在心, 後在身”, 專心於引導動作。

這樣長期堅持, 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 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 內家拳要求“氣沉丹田”, 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 加大呼吸深度, 因而有利於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迴圈。

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 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 新陳代謝旺盛, 體質、機能得到增強。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 特點鮮明。

它要求以靜制動, 以柔克剛, 避實就虛, 借力發力, 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 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

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

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練太極拳則可使身心俱健,強外固內,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心中的鬱悶,實是外強筋骨,內調精氣神之有效手段。

基本方法

太極拳的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絕”。

同時,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我個人認為此種“氣”是通過練拳的過程中調節呼吸的節奏而形成的),這是作為太極拳的特點之一。

太極拳壓腿和走步

“壓腿、走步”是由“壓腿”和“走步”兩部分動作組成的。練習“壓腿”動作能放鬆關節、肌肉和韌帶,增強下肢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是太極拳運動中一項重要的腿功。

練習“走步”動作能鍛煉下肢的穩定性、靈活性,增強對身體的支撐能力,是太極拳進退轉換的主要步型和步法。這兩項動作是使太極拳動作變換圓活、姿勢正確、穩定靈活的基礎。就像學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腿部的動作很重要。

“壓腿”的練習方法是:練習者面對物體,如桌、凳、矮牆等,一腿支撐站立,另一腿伸直高抬,放於物體上,兩手放在膝蓋上或反背手。練習時,上體反復向前下方俯壓。

練習數分鐘後,將抬高的腿放下,再連續作幾次抱膝屈伸的動作(如圖)。然後再換另一腿進行練習。

開始練習壓腿動作時,要選擇適宜的高度,不要勉強把腿抬的太高,俯壓時也不要過於用力。隨著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增強後,再將腿逐漸抬到較高的物體上進行練習。

“走步”是練習“弓步”和“虛步”互相轉換,交替前進的連續動作。“弓步”和“虛步”是太極拳運動的兩種主要步型和步法。當一腿向前方稍偏左或右,邁出一步,腳跟先落地,隨即全腳掌落地踏實,屈膝弓腿,另一腿則後蹬伸直,上體保持自然正直,這種步型叫“弓步”。

上體姿勢不變,一腿屈膝站立,一腿向前邁出並伸直,腳尖翹起,腳跟虛著地面,這種步型叫“虛步”。

“走步”動作又可以具體分為下述四個動作:

準備姿勢左弓步

上體自然正直,雙手株腰或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向前平視,左腿屈膝,右腿伸直。

動作一:重心前移

上體姿勢不變,左腿屈膝站立;右腳跟提起,腳尖著地;身體的重心逐漸前移到左腿上。

動作二:跟腳轉體

提起右腳,逐漸向前移到左腳腳心旁,腳尖著地;隨著右腳的前移,上體微向右轉。

動作三:向前邁步

提起右腿,向身右前方邁出,腿伸直,腳跟著地,成右虛步。

動作四:前弓後蹬

右腿向前邁步後屈膝成前弓形,身體重心同時前移,左腿在身後伸直,成為右弓步。

再從右弓步開始,按上述動作,練習左邊的步型和步法。分解動作熟練後,可練習連續動作。

零基礎學員怎樣練好太極拳

第一階段是練外形

就是學習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閭正中為基準(在前進、後退、左轉、右旋時,必須保持軀幹的中正),強調步法上嚴格分清虛實,以正中為前提,變換時完全用內勁而不允許依靠身體的前俯後仰、左右偏倚,或者身體的起伏來借力。

上下肢與身法必須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會直接影響身法。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

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

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

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

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序的關係而產生繼續的現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松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後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

脊骨之氣能注於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成一體。能聯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調,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二)練太極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

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松,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系統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於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於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三)平時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妥,又須輕靈自如

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

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於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於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結語:太極拳的練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練拳者都要好好把握這個過程。練拳就是要邊練邊領悟,從練拳中不斷的領悟,太極拳的歷史悠久,很多古人花費了一身的精力去完成太極拳,那麼太極拳的精髓比在其中,所以練習時出現不順,要慢慢的練習。

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

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

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練太極拳則可使身心俱健,強外固內,有助於疏通經絡,消除心中的鬱悶,實是外強筋骨,內調精氣神之有效手段。

基本方法

太極拳的動作徐緩舒暢,要求練拳時正腰、收顎、直背、垂間,有飄然騰雲之意境。清代拳師稱“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絕”。

同時,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我個人認為此種“氣”是通過練拳的過程中調節呼吸的節奏而形成的),這是作為太極拳的特點之一。

太極拳壓腿和走步

“壓腿、走步”是由“壓腿”和“走步”兩部分動作組成的。練習“壓腿”動作能放鬆關節、肌肉和韌帶,增強下肢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是太極拳運動中一項重要的腿功。

練習“走步”動作能鍛煉下肢的穩定性、靈活性,增強對身體的支撐能力,是太極拳進退轉換的主要步型和步法。這兩項動作是使太極拳動作變換圓活、姿勢正確、穩定靈活的基礎。就像學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腿部的動作很重要。

“壓腿”的練習方法是:練習者面對物體,如桌、凳、矮牆等,一腿支撐站立,另一腿伸直高抬,放於物體上,兩手放在膝蓋上或反背手。練習時,上體反復向前下方俯壓。

練習數分鐘後,將抬高的腿放下,再連續作幾次抱膝屈伸的動作(如圖)。然後再換另一腿進行練習。

開始練習壓腿動作時,要選擇適宜的高度,不要勉強把腿抬的太高,俯壓時也不要過於用力。隨著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增強後,再將腿逐漸抬到較高的物體上進行練習。

“走步”是練習“弓步”和“虛步”互相轉換,交替前進的連續動作。“弓步”和“虛步”是太極拳運動的兩種主要步型和步法。當一腿向前方稍偏左或右,邁出一步,腳跟先落地,隨即全腳掌落地踏實,屈膝弓腿,另一腿則後蹬伸直,上體保持自然正直,這種步型叫“弓步”。

上體姿勢不變,一腿屈膝站立,一腿向前邁出並伸直,腳尖翹起,腳跟虛著地面,這種步型叫“虛步”。

“走步”動作又可以具體分為下述四個動作:

準備姿勢左弓步

上體自然正直,雙手株腰或兩臂自然下垂;兩眼向前平視,左腿屈膝,右腿伸直。

動作一:重心前移

上體姿勢不變,左腿屈膝站立;右腳跟提起,腳尖著地;身體的重心逐漸前移到左腿上。

動作二:跟腳轉體

提起右腳,逐漸向前移到左腳腳心旁,腳尖著地;隨著右腳的前移,上體微向右轉。

動作三:向前邁步

提起右腿,向身右前方邁出,腿伸直,腳跟著地,成右虛步。

動作四:前弓後蹬

右腿向前邁步後屈膝成前弓形,身體重心同時前移,左腿在身後伸直,成為右弓步。

再從右弓步開始,按上述動作,練習左邊的步型和步法。分解動作熟練後,可練習連續動作。

零基礎學員怎樣練好太極拳

第一階段是練外形

就是學習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閭正中為基準(在前進、後退、左轉、右旋時,必須保持軀幹的中正),強調步法上嚴格分清虛實,以正中為前提,變換時完全用內勁而不允許依靠身體的前俯後仰、左右偏倚,或者身體的起伏來借力。

上下肢與身法必須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會直接影響身法。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

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

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節。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

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極拳是用"起、承、開、合"四個要領貫串始終

因此在習練中不可因起、承、開、合節序的關係而產生繼續的現象。應以求尾閭正中,將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提頂、吊襠、松肩、沉肘和虛實分清等法則,一個一個地逐漸掌握好。然後再求腰脊斂氣,使氣注腰間。

脊骨之氣能注於腰間,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聯成一體。能聯合一體,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達到靈活協調,進一步掌握行氣運動的功夫。能做好以上這些要領,就能以意送氣達於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氣沉丹田。

(二)練太極拳必須明確呼吸自然之理,千萬不能閉氣

練拳從開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貫注,周身要空松,勁才能顯得正,決不能用呼吸系統的運動來支配太極拳的開合運動。手法要氣勢騰挪,有預運之勢,無散漫之意;神聚於眼,我意欲向何處,則眼神直射何處,周身也直射何處,一轉眼則周身全轉。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總須從神聚而來,手法達於氣勢騰挪,即可氣貫手指。

(三)平時行功走架,既要沉著穩妥,又須輕靈自如

每一拳勢必須分“起、承、開、合”四個字,但四字之間不可截然斷續,必須做到連貫自如,不能呆板,要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走架時要學會知己的本領,一動勢/必先問問自己有何處不夠,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斷糾正,才能不斷進步。

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滯,所謂身法輕靈,必須貫徹於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於運用,平日行功走架時,就要當做正在與人打手,在打手時又要當做走架,如是相輔相成,拳藝才能不斷提高。走架成熟之時,全身似氣球,身體猶如懸空,兩手高低屈伸皆能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意所欲。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日久功深,太極拳的精妙藝術得矣。

結語:太極拳的練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練拳者都要好好把握這個過程。練拳就是要邊練邊領悟,從練拳中不斷的領悟,太極拳的歷史悠久,很多古人花費了一身的精力去完成太極拳,那麼太極拳的精髓比在其中,所以練習時出現不順,要慢慢的練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