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苦澀而拒絕服中藥的人很多, 有沒有一些方法既不影響藥物的效果, 又能去除苦味使其容易入口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1.適當多喝溫開水
服用中藥湯劑後, 如果能立即喝些溫開水, 可以減少藥液在口腔內的殘留, 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藥液的苦味。
2.加快服藥速度
實踐證明, 中藥湯劑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越長, 感到的苦味就會越大。 因此, 一口氣喝下湯藥是減少藥液苦味的好辦法。
3.“黃金時間”服藥
研究發現, 一天24小時內人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期”分別在上午的8~10時和下午的2~3時,
4.放涼後再喝
人體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2℃, 味覺神經纖維大多分佈於舌面, 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 味覺神經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對五味的感知最靈敏, 此時喝湯藥味道最苦。 因此, 中藥湯劑的溫度控制在15~36℃, 既可防止燙嘴, 又可減輕苦味。
5.正確添加“佐料”
大多數人習慣在中藥湯劑裡放點糖(特別是給孩子服藥時), 使得服用時口感好一些。 其實, 去苦味隨意加糖不可取。 從中醫觀點來看, 糖也是一味藥。
治療咳嗽的中藥則不應該加糖, 因為一部分治療咳嗽的中藥主要作用是化痰, 而糖分會增加痰液的分泌, 影響藥物療效。 無明確禁忌時, 煎藥時可適當加些大棗, 或在煎好後調些蜂蜜, 也可起到減輕藥物的苦味。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 健胃藥物等就是用苦味達到治療效果, 大家不要覺得苦就停藥, 而應遵醫囑服用。
喝中藥的禁忌
1、喝中藥時不宜同吃某些食物, 以免降低療效或加重病情
服用清內熱的中藥時, 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證”服用中藥時,
2、喝中藥時不要吃蘿蔔
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千萬別吃吃蘿蔔, 因為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 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 吃蘿蔔不僅會降低補藥的效果, 還有可能影響藥物的補益作用。
3、喝中藥時不要喝濃茶
在服用中藥的時候千萬不要喝濃茶, 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 如果與中藥同時服用的話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減低療效。
4、喝中藥時不要吃大蒜
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病人, 在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的時候, 千萬別吃大蒜。 因為大蒜裡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腸黏膜,
5、喝中藥不宜吃生、冷、油膩的食物
因為生、冷類食物不但刺激胃腸, 而且還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 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 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從而降低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