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平時沒有胃部不適, 只是在節假日暴飲暴食而吃撐了的人, 規律而清淡的飲食是最好的治療建議。 若是餐後的飽脹感依然不消, 中醫稱為“食滯”, 意即消化不良。 短期服用幫助消化的消食之品可以獲得緩解, 如山楂、麥芽、穀芽等, 每次各二錢左右, 熱水沖泡後飲用或直接服用皆可, 但症狀消除後必須停服。
若是平時容易胃部不適, 加上飲食不節制, 而導致症狀復發或加重, 出現胃部悶脹疼痛、頻繁的噯氣或放屁、胸悶難抑、嘔酸水、胸口灼熱甚至疼痛等不適者, 在治療上, 最重要的還是飲食上的節制,
前述的山楂、麥芽、穀芽、雞內金、萊菔子等消食導滯之品並不建議服用。 可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半夏瀉心湯、左金丸、平胃散、逍遙散、旋覆代赭石湯等, 並隨證酌加貝母、牡蠣、良姜等單味藥。 並依據個人體質狀況, 從調整胃酸分泌、腸胃蠕動功能、促進胃粘液的分泌, 以保護胃粘膜及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等來治療, 效果更甚於單純的制酸劑。
除了藥物治療, 胃部不適時應該特別注意一些飲食方面的宜忌, 以免加重胃的負擔。 例如避免一次進食吃大量的肉類及堅硬難消化的食物, 少吃糯米類製品、甜食、含咖啡因的飲料、酸菜、竹筍、巧克力、柑橘、烈酒等。
經常胃痛或吐酸水的患者, 應少吃稀飯並且在兩餐中間及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