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藥材澤瀉的秋冬栽培技巧

7月下旬

1、選地整地:選擇陽光充足, 腐殖質豐富, 土質良好的黑泥田種植。 地勢平坦, 肥沃, 排灌方便的藕田、茭白和稻田更好。 耕田時畝施豬糞堆肥2500-3000千克, 過磷酸鈣25千克, 青草等翻入土內並放水耕耙兩次, 打爛泥、平整地。 面上施餅肥、過磷酸鈣及陰溝泥然後耥平。 田塊四周開邊溝, 有利排灌。

2、育苗:選排灌方便, 水田或零星地塊作秧田。 播種前3天深翻土地, 畝澆人糞1000千克作基肥, 耙平, 作畦、畦寬1.7米、溝寬40釐米, 深15釐米。 畦面潑一層河泥漿, 耥平, 使秧田底板硬面軟。 播期為7月下旬。 種子用冷水浸種一晝夜後再撒播, 也可幹籽直接撒播。

播後用硬掃帚輕輕拍打一下, 使種子稍為沾著泥, 防止灌水時種子漂起。

3、秧田管理:播種後應搭棚遮陽。 簾子架起, 離地1米高。 晴天早上蓋簾, 傍晚捲簾, 使秧苗白天遮陽, 晚上有露水。 隨秧苗生長, 可縮短遮陽時間。 經過20天以後, 苗高5-7釐米時, 除去遮陽物, 促使苗壯有力。 播後第二天早晨灌水。 深1-2釐米。 次日早晨排幹。 從第三天起, 每天上午9時前或傍晚灌水一次, 每次放水2-3釐米深, 浸1-2小時後排幹。 從第一次灌水開始, 每次排水僅將畦面的水排掉, 但溝內的水不排, 確保秧苗濕潤。 秧苗高達3釐米後, 畦面有薄水, 可隔兩天灌水一次。 幼苗期遇暴雨, 應灌水保護。 播種10天后進行拔草, 一般拔2-3次。 苗高7釐米時間苗, 拔去弱苗。 株距2-3釐米。

結合拔草、間苗、澆幾次人糞。

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1、移栽:8月24日至月底為移栽期, 秧齡35-40天, 選矮壯秧苗, 苗高約10-15釐米。 邊拔邊栽。 栽得淺, 栽得直, 避免苗心扡入泥中。 株行距各23釐米, 畝用苗1.2萬株。

2、施肥:移栽一周後, 第一次追肥, 畝施人糞或豬糞700千克;第二次秋分前, 畝施碳酸氫銨或硫酸銨10-15千克;第三次10月初, 重施肥, 促使發棵, 畝施大糞1500-2000千克, 沖水澆或施尿素15千克或碳酸氫銨40千克, 施氨水用皮管直接通到田裡, 不觸葉子, 以免灼傷, 第四次10月中下旬, 畝施大糞1000千克沖水澆或施硫酸銨10千克。

3、田間管理:

A補苗:移栽後倒伏秧苗, 要扶正, 缺棵應補齊。

B中耕除草:大田生長期耘田兩次, 追肥前進行。 耘田時, 拔除草, 掰掉基部病斑黃葉和枯葉, 踏入泥中。 另外要把種得過深的植株,

將根際的泥挖開一些, 使部分白色鬚根能露出。

C排灌:移栽初期灌淺水。 9月中旬以後田裡保持3-7釐米的深水。 9月下旬後, 排淨田水”擱田”4-5天, 施肥後再灌水。

D摘花莖:在9月中下旬以後陸續長出花莖, 影響球莖生長並降低品質。 因此應隨時將花莖掰去, 越早越好, 花莖一露出水面就從基部掰除。

E防病治蟲:有白斑病、銀紋夜蛾、蓮縊管蚜、豆毒蛾、燈蛾發生, 應及時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病害。

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

灌足田水, 並將田水封住, 不使外流。 到12月中旬外層老葉已枯萎時, 才將田水排幹。 不能與稻田同時斷水。

12月下旬至1月下旬

1、收穫:挖起球莖剝去殘葉, 留3釐米長的頂芽(卷攏的, 尚未展開的心葉), 以避免曬、烘時球莖內漿汗流出。

挖起的球莖, 可用力將泥塊刮掉, 或先洗淨再曝曬。

2、留種:方法有兩種:育苗移栽收種子和球莖栽種收種子。 種子成熟一批收一批。 果枝成熟懸掛在屋簷下或通風處陰乾。 乾燥時進行脫粒, 再將種子曬乾。 裝入袋內置乾燥處貯藏。

3、加工方法:鮮球莖曬幾天, 待曬到鬚根上的泥發白後, 分批裝入特製的澤瀉打光機或經改造的稻麥脫粒機的滾筒內, 轉動時澤瀉相互擦撞脫下泥土及部分鬚根。 然後按大小揀開, 分檔入烘房文火烘焙。 切忌烘焦。 趁熱裝入脫粒機內, 把鬚根、粗皮擦掉。 一邊取出烘房, 一邊打光, 這樣反復幾次即可使球莖光滑。 未打光的揀出再烘, 再打1-2次達到全部光滑。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