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乏乾燥的秋季

秋季一般始于農曆立秋, 止于立冬, 共有6個節氣。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 如果春天的"生"和夏季的"長"做得比較好, 那麼到了秋季, 人體就會達到四季中最平衡的狀態。

進入秋季, 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 陰寒漸長, 秋風送爽, 氣候逐漸變涼, 早晚溫差大, 萬物隨寒氣增長逐蕭落。 因此, 秋季養生要順應陽氣漸降、萬物收斂的特點, 使肺氣清肅, 氣血平和, 並注意保護內守之陰氣, 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 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 而"秋季早臥早起", 就是此時最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

秋季一般氣候都很涼爽,

相對濕度達到40%以上, 人體出汗也比較少, 體熱的產生和散發, 以及水鹽代謝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 人體也因此感到非常舒適, 於是進入一個生理休整階段。 身體一旦休整, 不免有困倦和疲憊的感覺, 於是產生一種"秋乏"的自然現象, 而昏昏欲睡就是"秋乏"的集中表現。 秋天來了, 你知道該如何避免"秋乏"嗎?

1、天氣轉涼後保證充足的睡眠極為重要, 應改變晚睡的習慣, 建議每晚亥時(即21: 00-23:00)上床休息, 爭取在子時(23: 00-01:00 )入睡。 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 此時睡覺, 最能養陰, 睡眠品質也最佳。 而中午12: 00-13: 00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 秋季應比平時增加1小時睡眠為好。

2、常喝茶和梳頭。 茶可抗疲勞和提神, 而梳頭可擴張皮下毛細血管, 促進新陳代謝, 保持清醒, 消除疲勞。

3、中秋時節, 不冷不熱, 碧水藍天, 秋高氣爽, 滿地金黃, 要享受生活, 可踏秋遊玩, 心怡神定有利睡眠。

4、晚秋時節, 天氣轉涼, 霜色愈濃, 秋風乍起, 落葉飄零, 萬物凋謝, 人易傷感, 注意調節心情, 培養樂觀的情緒。

5、秋風蕭瑟, 風力大, 空氣濕度小, 皮膚水分蒸發較快, 常使人皮膚乾燥, 甚至口乾咽燥、大便秘結等。 必須注意保持室內濕度, 適當飲水和食用水果, 以補充體內水分, 並避免劇烈運動。

6、"一場秋雨一場涼"。 秋天氣候溫度變化大, 早晚溫度相差懸殊, 民間有"春捂秋凍"之說。 故要加大身體鍛煉, 有利禦寒, 提高適應氣候變化和增強抗病能力。 秋天要經常開窗通氣, 但天氣轉涼, 入睡前一定要關好窗戶, 以免受涼。

7、燥是秋季的主氣, 這個時節的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 我國自古有燥令傷肺之說。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 前者見於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的時候, 後者則見於深秋天氣轉涼之時。 但無論溫燥還是涼燥, 其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

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 並傷及人體肺部, 可表現為口幹、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 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乾燥症"。 如果不及時治療, 可能會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 使肺部更受傷。 此外, 由於肺的功能受到抑制, 機體可能出現供氧不足, 可造成皮膚瘙癢、毛髮枯萎等, 還可出現便秘症狀。

所以, 一旦出現"燥咳"或其他可疑的"乾燥症", 不要不當回事, 而應及時調治以潤燥, 解除對肺乃至全身的"威脅"。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秋季乾燥吃什麼水果

    水果養生法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這時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 [詳細答案]

  • 1回答

    鼻腔乾燥的原因

    這種情況可能是乾燥性鼻炎,你可以到專門的醫院檢查,看自己是否患有疾病,掛耳鼻喉科。鼻炎不及時接受治療就會引發大的疾病,嚴重的會是鼻竇炎。身體是自己的,有病了還是要及時就診的,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延誤...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