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 很多人生活不規律, 往往容易導致失眠, 對於失眠的人來說最痛苦的就是晚上睡不著, 白天上班還沒精神,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可以治療失眠的運動方式“太極拳”
運動竟然能夠治療失眠?相信大家都會抱有這樣的疑問, 請大家不要著急, 我們下面就開始做相關的解釋。
練太極的好處
中醫認為, 練太極拳, 能調節內分泌系統。 因此, 通過練太級拳, 不僅能改善腰腿酸軟, 也能改善體虛腎虧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 可明顯改善睡眠品質。
經常練習太極拳改善失眠症狀
練太極拳可以調整神經功能活動, 使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得到恢復, 陰陽達到平衡。 因此, 通過練拳養神, 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寧等症。
因為, 太極拳練習注重放鬆, 幫助人們排除雜念, 使心平靜下來, 可以忘卻世俗的煩惱, 並可以將問題看得更加透徹, 是一種自我心理調節的有效辦法。
另外, 打太極拳時, 全身骨骼肌的週期性收縮和舒張, 可以加強血液迴圈。
更重要的是, 由於肌肉運動, 可使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 心肌毛細血管開放增多, 氧的供給充分, 心肌營養加強, 收縮功能提高, 同時全身皮膚、肌肉、內臟中儲備的毛細血管網擴張, 導致血壓下降, 可有效地防止夜間發生心腦血管急症。
怎樣練好太極
太極拳的練習, 即“腹式呼吸”, 通過腹腔壓力的改變, 使胸廓容積增大, 胸腔負壓增高, 上下腔靜脈壓力下降, 血液回流加速。
由於腹腔壓力的規律性增減, 腹內臟器活動加強, 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迴圈, 促進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防止便秘。
可見, 太極拳的練習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科學研究表明, 打太極拳時全身骨骼肌的週期性收縮和舒張, 可以加強血液迴圈。
更重要的是由於肌肉運動, 可使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 心肌毛細血管開放增多, 氧的供給充分, 心肌營養加強, 收縮功能提高, 同時全身皮膚、肌肉、內臟中儲備的毛細血管網擴張, 導致血壓下降, 可有效地防止夜間發生心腦血管急症。
太極拳是一類綜合性的拳法,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 站長統計動如“行雲流水, 連綿不斷”。 這種運動既自然又高雅, 可親身體會到音樂的韻律, 哲學的內涵, 美的造型, 詩的意境。 在高級的享受中, 使疾病消失, 使身心健康。
1、對人體礦物質吸收有好處
據有關資料顯示, 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得良好的。 有報導說, 老年人鍛煉5~30分鐘後, 血內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 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 這樣動脈硬化的症狀也會大大地減輕。
2、對大腦有好處
練太極拳時,
其次, 練習動作需要“完整一體”, 從眼神到上肢、軀幹、下肢, 上下不散, 前後連貫, 綿綿不斷。 同時, 由於某些動作比較複雜, 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與平衡能力, 因此要求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 這也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間接訓練作用, 從而達到強化大腦的調節目
3、加速血液與淋巴的迴圈
就太極拳動作的組成來說, 它包括各組肌肉、磁節的活動, 也包括有節律的呼吸運動,
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 呼吸運動同樣也加速靜脈的回流。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 且要求有意識地使呼吸與動作適應, 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與淋巴的迴圈。
4、對骨質有好處
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 經過反復地纏繞絞轉, 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 長年累月如此絞轉, 一張一弛, 使肌肉勻稱豐滿, 柔韌而富有彈性, 並增加收縮能力。
由於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 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 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良好的變化, 骨質也變堅固, 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
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准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久練太極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練習太極拳有助於人們的身體姿勢,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練功主要環節是調心(意識鍛煉)、調息(呼吸鍛煉),調身(姿勢鍛煉)所組成。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調心在三者之中起著主要的主導作用,三者在意識的主動控制下,發揮整體功能作用。
練功機制很複雜,特別是對於內氣,至今尚未能作出完整的科學解釋。 筆者認為內氣確實客觀存在,只是人們對於經絡的敏感程度,感受的不同程度而有所不同的理解。
其實一個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大自然環境和周圍的社會環境,大自然環境的寒熱、暑濕經常處於變動之中,社會環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熱、利害衝突也不可避免地隨時在變遷。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人體的一些基本生理指數,如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經常處於一種相當穩定的狀態。如果這些指標超出正常範圍,便標誌著人體可能已經轉入病態,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不但是人體生命活動所賴以實現的,而且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相生相剋進行反應的結果。
例如當皮膚出汗多的時候,腎臟排尿量便減少,這種可以自動調節的穩定狀態,生物學者稱作“穩態”,在中醫理論中,則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論述,其中“陰平陽秘 ”所刻畫的狀態很明顯地指的就是“穩態”。
如果這種協調平衡一旦破裂(陰陽離決),生命便不能維持(精氣乃絕)。當我們進一步仔細觀察時,就又會看到,同樣的環境變化,不同人的反應卻不完全相同。
例如同樣的氣候變化,有的人不在乎,體溫、脈搏都正常;而有的人卻受不了,甚至得病,體溫、脈搏都發生了變化。
得了病,年輕人可能很快痊癒,體溫、脈搏又都恢復原態;而有些老年人,可能就由此一命嗚呼,這自然將會使我們看到對於穩態的維持能力,或者說實現人體各種調節功能,使之趨於“穩態”的能力,在不同人體上是有所不同的,那麼,有沒有辦法加強這種能力呢?
我們的祖先經過多少年代的摸索,找到了很多好辦法,其中就是太極拳運動,它是集古人的 “導引吐呐”的大全,是一種身心兼練的養生之法。
太極拳可以使人體陰陽協調平衡
一、太極拳運動是體勢穩態的鍛煉
太極拳體勢要求“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通過人體重心的垂直線落在一個均衡的位置上,否則人就會摔倒,均衡點掌握得越好,則體勢越穩,如果人體重心的垂直線恰好落在兩腳之間,無過不及,不過前,不過後,不過左,不過右,則挺立如青松,根深入地,氣勢凜然。
如果在靜態下,保持這種穩態可能比較容易,如果在體勢不斷變動的情況下,身體各組成部分變換虛實,各關節螺旋纏絲絞轉,要求始終保持體勢穩態則很難,必須長年累月的修煉才能做到。
二、太極拳運動是太極拳生理穩態的鍛煉
人的生理活動最容易的是呼吸,古人所講的“吐故納新”,正是從鍛煉呼吸入手達到增強生理穩態的一條捷徑。
練功到一定程度,體勢達到較好的水準,這時全身的肌肉群呈現一種松而不懈的狀態,促使末梢血液迴圈的改善,使得各個器官組織的供氧也比較充分。
這種狀況回饋到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性降低,呼吸自然就變得慢而勻細。勻細而深緩的呼吸動作,完全借助胸膈肌的一升一降,而胸膈肌有節奏的徐升徐降,為腹腔臟器又造成一種良性按摩的信號,使腹腔臟器的活動處於最佳狀態。
這種最佳狀態的信號再通過神經系統反映到高級神經中樞,對解除高級神經中樞的緊張狀態乃是一種良性的迴圈,同時內臟活動的最佳狀態,對傳遞和疏通各經絡,起著良好的作用,筆者在練功過程中,經常感到手掌有針麻刺痛之氣排出,對外界之氣產生良好的交換迴圈,這都是疏通經絡的具體表現。
三、太極拳運動是心理穩態的鍛煉,這也是最核心的環節
人類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高級神經中樞,主要是大腦。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是億萬年生物進化的產物,人類進化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大腦,大腦在太極拳運動中,通常用“意念”這個術語來表達。
意念活動和呼吸,心跳等生理過程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差異,主要之點是它更多地與社會生活相關。練功者講究意念純正,品德端正,要摒除患得患失的雜念,才能意念專注,才能獲得練功的真正效果。
太極拳講究“意到氣到,氣到力到”,這並不是虛妄之言。練功到一定程度用意念專注對方身體各部位,用氣可以感知對方身體狀況,準確率視意念專注的程度和發氣的太小而定,可見人體之氣本身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力量,這裡面有很多尚待研究的奧秘。
佛道儒三教都強調“修心養性”,講究“行善積德”,這並不都是封建迷信的觀念,客觀事實證明人“心善少作惡夢”,多行善積德之人,潛意識經常都處於良性穩態,均衡,“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很多事實表明:心理活動確實能夠影響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正常與否對心理活動也能產生明顯的作用。心理活動的趨於穩定,可以通過意念活動達到自我調節、自我均衡的境界,可以避免惡性信號的刺激,增強抵抗周圍環境干擾的能力。在中醫養生的要領中有所謂“恬淡虛實、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因此經常保持這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必然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這就是太極拳運動注重“調心”的實質內容。
結語: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一定被太極拳的神奇功效所折服,太極拳是非常奇妙的養生運動,對人體的各項好處都具有平衡性,非常符合陰陽協調學說,對於現代人來說,平衡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萬事萬物皆有規律,我們要好好學習。
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不易發生變形和畸形。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
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准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久練太極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練習太極拳有助於人們的身體姿勢,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協調平衡。練功主要環節是調心(意識鍛煉)、調息(呼吸鍛煉),調身(姿勢鍛煉)所組成。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調心在三者之中起著主要的主導作用,三者在意識的主動控制下,發揮整體功能作用。
練功機制很複雜,特別是對於內氣,至今尚未能作出完整的科學解釋。 筆者認為內氣確實客觀存在,只是人們對於經絡的敏感程度,感受的不同程度而有所不同的理解。
其實一個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大自然環境和周圍的社會環境,大自然環境的寒熱、暑濕經常處於變動之中,社會環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熱、利害衝突也不可避免地隨時在變遷。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人體的一些基本生理指數,如體溫、脈搏、呼吸頻率,經常處於一種相當穩定的狀態。如果這些指標超出正常範圍,便標誌著人體可能已經轉入病態,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不但是人體生命活動所賴以實現的,而且是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相生相剋進行反應的結果。
例如當皮膚出汗多的時候,腎臟排尿量便減少,這種可以自動調節的穩定狀態,生物學者稱作“穩態”,在中醫理論中,則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論述,其中“陰平陽秘 ”所刻畫的狀態很明顯地指的就是“穩態”。
如果這種協調平衡一旦破裂(陰陽離決),生命便不能維持(精氣乃絕)。當我們進一步仔細觀察時,就又會看到,同樣的環境變化,不同人的反應卻不完全相同。
例如同樣的氣候變化,有的人不在乎,體溫、脈搏都正常;而有的人卻受不了,甚至得病,體溫、脈搏都發生了變化。
得了病,年輕人可能很快痊癒,體溫、脈搏又都恢復原態;而有些老年人,可能就由此一命嗚呼,這自然將會使我們看到對於穩態的維持能力,或者說實現人體各種調節功能,使之趨於“穩態”的能力,在不同人體上是有所不同的,那麼,有沒有辦法加強這種能力呢?
我們的祖先經過多少年代的摸索,找到了很多好辦法,其中就是太極拳運動,它是集古人的 “導引吐呐”的大全,是一種身心兼練的養生之法。
太極拳可以使人體陰陽協調平衡
一、太極拳運動是體勢穩態的鍛煉
太極拳體勢要求“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通過人體重心的垂直線落在一個均衡的位置上,否則人就會摔倒,均衡點掌握得越好,則體勢越穩,如果人體重心的垂直線恰好落在兩腳之間,無過不及,不過前,不過後,不過左,不過右,則挺立如青松,根深入地,氣勢凜然。
如果在靜態下,保持這種穩態可能比較容易,如果在體勢不斷變動的情況下,身體各組成部分變換虛實,各關節螺旋纏絲絞轉,要求始終保持體勢穩態則很難,必須長年累月的修煉才能做到。
二、太極拳運動是太極拳生理穩態的鍛煉
人的生理活動最容易的是呼吸,古人所講的“吐故納新”,正是從鍛煉呼吸入手達到增強生理穩態的一條捷徑。
練功到一定程度,體勢達到較好的水準,這時全身的肌肉群呈現一種松而不懈的狀態,促使末梢血液迴圈的改善,使得各個器官組織的供氧也比較充分。
這種狀況回饋到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呼吸中樞的興奮性降低,呼吸自然就變得慢而勻細。勻細而深緩的呼吸動作,完全借助胸膈肌的一升一降,而胸膈肌有節奏的徐升徐降,為腹腔臟器又造成一種良性按摩的信號,使腹腔臟器的活動處於最佳狀態。
這種最佳狀態的信號再通過神經系統反映到高級神經中樞,對解除高級神經中樞的緊張狀態乃是一種良性的迴圈,同時內臟活動的最佳狀態,對傳遞和疏通各經絡,起著良好的作用,筆者在練功過程中,經常感到手掌有針麻刺痛之氣排出,對外界之氣產生良好的交換迴圈,這都是疏通經絡的具體表現。
三、太極拳運動是心理穩態的鍛煉,這也是最核心的環節
人類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高級神經中樞,主要是大腦。大腦的結構與功能,是億萬年生物進化的產物,人類進化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大腦,大腦在太極拳運動中,通常用“意念”這個術語來表達。
意念活動和呼吸,心跳等生理過程有共性,又有很大的差異,主要之點是它更多地與社會生活相關。練功者講究意念純正,品德端正,要摒除患得患失的雜念,才能意念專注,才能獲得練功的真正效果。
太極拳講究“意到氣到,氣到力到”,這並不是虛妄之言。練功到一定程度用意念專注對方身體各部位,用氣可以感知對方身體狀況,準確率視意念專注的程度和發氣的太小而定,可見人體之氣本身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力量,這裡面有很多尚待研究的奧秘。
佛道儒三教都強調“修心養性”,講究“行善積德”,這並不都是封建迷信的觀念,客觀事實證明人“心善少作惡夢”,多行善積德之人,潛意識經常都處於良性穩態,均衡,“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很多事實表明:心理活動確實能夠影響生理功能,而生理功能的正常與否對心理活動也能產生明顯的作用。心理活動的趨於穩定,可以通過意念活動達到自我調節、自我均衡的境界,可以避免惡性信號的刺激,增強抵抗周圍環境干擾的能力。在中醫養生的要領中有所謂“恬淡虛實、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因此經常保持這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必然產生良好的生理效應,這就是太極拳運動注重“調心”的實質內容。
結語: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一定被太極拳的神奇功效所折服,太極拳是非常奇妙的養生運動,對人體的各項好處都具有平衡性,非常符合陰陽協調學說,對於現代人來說,平衡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萬事萬物皆有規律,我們要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