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經方解表識未了(下)

通過臨床不斷探索和反復閱讀有關條文, 越來越感到認識表證的重要性, 認清表證事關治療的成敗, 本案治驗的關鍵:一是本案有表證, 是表裡同病;二是解表取微汗。

認清本案有表證甚為重要, 患者發熱汗出2月不退, 眼幹、口幹、汗出身熱、惡寒、全身皮膚刺痛按之不痛、頭痛、耳鳴心煩。 讀《傷寒論》48條可明:“二陽並病, 太陽初得病時, 發其汗……若發汗不徹, 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 當汗不汗, 其人煩躁, 不知痛處, 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 按之不可得, 其人短氣但坐, 以汗出不徹故也, 更發汗則愈。 ”本案汗出多、惡寒、周身皮膚刺痛、按之不痛、頭痛明顯,

為太陽病證不罷;又據口幹、煩躁明顯, 可知為二陽合病。 其證治還可由《傷寒論》118條得到啟發:“火逆下之, 因燒針煩躁者,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讀懂這一條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是說:本來是太陽病, 病在表應以發汗解表治療, 錯誤的治療反以火逆、燒針、攻下造成煩躁, 主要原因是大傷人體津液, 不但使症不解, 還引邪入裡, 形成太陽陽明合病, 故使人煩躁;《傷寒論》有許多條文還記載了不正確的發汗, 亦致人煩躁如第29條、147條、157條。 由於誤治造成本方證,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臨床屢見不鮮, 本例是常見典型, 其特點是:長期用大量激素、布洛芬, 西醫謂正確治療, 而中醫認為這是不正確的, 大發汗使表不解而裡熱盛,
因而症狀反應為口幹、眼幹、心煩、發熱、汗出惡寒、大便幹、腨拘等, 具體病情是:表不解裡熱盛, 並見津血虛而致腨拘攣、大便幹, 即呈太陽陽明太陰合病的桂枝甘草龍骨牡蠣加術芍湯方證。

本案解表清裡生津血、解表退燒更是突出經方特點:後世疾病分外感、內傷, 致使一些人認為慢性病無表證, 經方認為不但急性病有表證, 而且慢性病亦有表證。 頭痛、惡寒、汗出發熱、皮膚刺痛, 為表陽證中風證, 治療必以桂枝湯類方發汗解表, 治療不注意解表是錯誤的, 西藥用大量的布洛芬等過度發汗, 使汗大出表不解, 且津傷入裡, 使病情加重, 前醫不重視48條所論, 用養陰清熱重劑只治裡, 不注意解表, 因而熱不退。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

發汗解表要恰到好處, 不能發汗太過, 《傷寒論》有多處記載, 反復強調不可發汗太過, 如第12條桂枝湯煎服法中記載:“煎取三升, 去滓, 適寒溫, 服一升……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第35條麻黃湯煎服法:“煎取二升半, 去滓, 溫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 第38條大青龍湯煎服法:“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 ”第48條:“二陽並病……如此可小發汗。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第18條:“若治風濕者, 發其汗, 但微微似出汗者, 風濕俱去也。 ”強調解表是“微似汗出”。 本案長期大量服布洛芬, 大汗出不但使表不解, 而且致使裡熱盛津血虛, 治療這種表證, 不但要小發其汗, 更重要的是要同時清裡熱, 養津血, 故能使熱退, 並使其他症狀好轉。

由以上兩案可知, 臨證識表是非常重要的,

治表主以發汗, 當無表證用發汗治療, 徒傷津液加重病情;當有表證時, 不注意解表, 使病情纏綿不愈, 因此, 必須重視表證的證治。

《傷寒論》詳細記錄、總結了前人有關表證證治經驗, 如能用心解讀, 心領神會, 多能學以致用。 但實踐說明, 對表證證治的認識並非易事, 一者是前人文獻記載不集中、不全面或不詳, 或傳抄有誤、或缺乏認識, 如桂枝茯苓丸只有《金匱要略·婦女妊娠病》篇一條記載, 症狀只強調了瘀血, 其他症狀很不明確, 以藥測證, 桂枝以解表降沖逆。 又如《傷寒論》第106條:“太陽病不解, 熱結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當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結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方證有表證嗎?方中桂枝的作用是什麼?又如烏梅丸中有桂枝、柴胡桂枝乾薑湯中有桂枝,

它起解表作用嗎?……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對表證的認識, 對藥物作用的認識, 對表證的治療, 古今並未十分明確, 並未十分完善, 需要後世經方醫家在臨床中反復總結經驗, 反復探討提高認識, 以逐漸完善其證治。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