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常做這個動作竟惹一身病

對於上班族來說, 每天經常都是坐著和電腦打交道的, 但是你知道嗎, 經常坐著也是不好的。 久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會引起頸腰痛、腰曲消失、脊柱彎曲等一些問題。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 脊柱病以及預防頸腰痛需要做些什麼。

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就像坐著做坐著身體就變不好了, 坐著坐著就出現心律不齊、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疼等等問題。 那麼為什麼坐著會生病呢?沒錯, 其實身體很多問題, 都是坐出來的。

坐著怎麼會生病?

對此, 我們的祖先早就有認識, 《黃帝內經》中說:“久坐傷肉。

”也就是說長時間保持坐位, 導致腰部肌肉損傷, 因而患上脊椎的疾病。 頸腰病大部分是“坐”出來的, 是有科學道理的。 這先要從脊椎的結構和運動說起。

脊柱小常識

人的頸、腰椎由24節椎骨組成, 上載頭顱、下接骶尾椎。 每個椎骨中有大孔是大腦發出的脊髓的通道;上下椎骨之間的左右關節突組合成左右椎間孔, 是脊髓發出脊神經的通道, 24對脊神經支配全身器官。 可見, 脊柱骨關節一旦發生錯位, 病變波及相關臟器和四肢。

中醫認為, 我們的脊柱是第一個整體, 24節椎骨雖然分為頸、胸、腰椎, 但是由椎間盤和許多韌帶連接成一個整體。

整個脊柱圍繞一個中軸線保持平衡:即從背後看, 如果腰椎向左側彎了, 下胸椎則向右側彎找平,

上胸椎再向左彎, 到上段頸椎又向右彎, 維持頭顱與骨盆的平衡。 如此, 人才能站立。 可以說, 如果頸椎有錯位病變, 腰椎也會錯位;反之亦然。 因為脊柱是動態的, 為維持動態(站立、行走)的平衡, 必然要相互代償來維持直立中軸線。

久坐的危害:腰曲消失、頸腰痛

從側面看, 人類脊柱有四個彎曲, 即頸椎向前彎, 胸椎向後彎, 腰椎向前彎, 骶尾椎向後彎。 但人類在出生時, 只有胸曲和骶曲, 也就是和所有四足哺乳動物的脊柱一樣。 人類出生後到6個月開始坐立後, 腰曲逐步形成, 到一周歲開始站立行走後才出現頸曲。 因此說, 腰曲、頸曲是因人類站立行走的功能需要形成的。

所以說, 頸腰痛的發生, 主要是頸腰椎骨的移位導致曲度改變,

椎體位移, 椎間盤突出, 骨關節移位壓迫或刺激神經根(頸椎椎動脈)而產生症狀的。

我們人類站立行走形成頸、腰曲, 主要的肌肉動力來自腹腔壁後緣的兩塊腰大肌。 它們所產生的收縮力占整個脊柱過伸力的70%之多。

實驗研究證明, 年輕人如果坐位超過1小時, 腰椎的生理曲度逐漸消失而變直;當站立起來, 在腰大肌牽拉下, 腰曲又恢復正常。 但是, 如果長時間坐位(超過2小時以上), 久而久之, 腰大肌的彈性、肌張力下降, 就慢慢不能恢復腰曲了。

腰曲一旦改變, 可導致椎間盤突出, 神經根孔變窄, 嚴重的就會產生症狀。 另一方面, 腰曲改變會影響到頸曲改變。 頸曲一旦紊亂, 頸椎病就出現了。 所以說:“久坐傷肉”, 久坐傷到了腰大肌,

脊柱也會受傷發病。

有人說, 我主要是頸椎病, 腰並不痛。 這是因為腰椎椎管較頸椎大, 腰部的神經是馬尾神經(細絲狀), 神經根孔較頸椎大, 所以腰曲輕度改變, 不會產生症狀。 而頸椎椎管小, 神經根是緊貼椎間孔的脊髓發出的, 而且還有椎動脈。 頸曲一旦改變, 首先椎動脈受損, 出現頭昏、頭痛;神經根受壓則頸肩痛、上肢麻痹。 所以說, 症狀出自頸椎, 病源出自腰椎。

小動作預防頸腰痛

中醫整脊科認為頸腰病主要原因是脊柱力學失衡——頸腰椎曲紊亂引起的。 因此, 其治療以理筋、調曲、練功為三大原則, 並把練功作為重要的防治措施。

方法一:如果久站腰部酸痛, 多為腰骶小關節損傷, 椎曲過大, 你可以練“點頭哈腰”, 即屈曲腰背,

每次20~50下, 再練“俯臥撐”。

方法二:坐久了站起來, 應做“跨步壓腿”或“俯臥撐”。 “跨步壓腿”是恢復腰大肌肌力最佳鍛煉法。 曾在X線照片下觀察, “跨步壓腿”時腰曲加大。 “俯臥撐”可以使腰部前後肌肉得到平衡。

做完“跨步壓腿”(每次不少於左右各20下)再行“擴胸運動”。 擴胸運動要到位——要盡力把兩肩胛往後靠攏。

方法三:另一個保護頸椎的運動可以叫“左顧右盼”。 也就是“八段錦”中的“五勞七傷往後瞧”。 方法為:正面站立, 兩手伸直, 掌心向外, 頭頸往後轉, 從肩背往下瞧足跟。 每一側堅持1分鐘, 左右各20分鐘。

如果有些人感到頸椎酸痛, 除練習“左顧右盼”外, 再練“虎項擒拿”, 即低頭, 雙手交叉置頸背, 用雙掌將頸部肌肉夾住拉起, 反復20下, 如此可緩解頸肌的勞累。

工作的時候是坐著的,開車的時候是坐著的,頸腰曲紊亂的禍根是久坐。那麼要保護好脊柱,首先要避免保持坐位超過2小時以上,避免腰大肌損傷。你明白了這些之後,是不是應該避免久坐,坐久了站起來走走,少開車,偶爾可以站站公交。

如果免不了要坐久,可以像和尚“打坐”一樣,雙髖關節外翻45度,如此腰大肌處於等張收縮狀態——也就是維持住腰曲,因此很少頸腰痛。

頸腰痛揉揉後溪穴很見效

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位,也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經常自我按摩後溪穴,能有效地防治頸腰椎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怎樣按摩後溪穴吧。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狀,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

按摩方法:坐在桌子旁,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的效果。坐在電腦旁閱讀檔的時候,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邊沿,來回滾動,然後用對側拇指輕輕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推薦閱讀:口臭口氣混濁 常按揉後溪穴。

另外,在開車的時候,碰見路上堵車,或是紅燈亮了,可把後溪穴放在方向盤上來回滾揉幾次,就會感到特別舒服。坐車的人,更方便按摩後溪穴。您們可別小瞧了這些小動作!只要有意識地經常按摩後溪穴,持之以恆,就能緩解頸腰椎病引起的頸肩腰腿痛。

頸腰痛分為哪些類型

很多人認為頸腰痛沒什麼大不了,休息下就好了,但是業內專家提醒:頸腰痛等的表現不可忽視,在出現不明原因的頸腰痛的時候,應該要追溯源頭,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以免帶來更多的影響。而其中很多疾病和病理變化都會導致頸腰痛,要注意鑒別,下面就來瞭解下到底都有什麼類型。

一、軟組織性頸腰痛

1.外傷性

由於外力過大,超過了頸腰部的軟組織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導致頸腰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造成局部出血、水腫、纖維撕裂、小關節滑膜嵌頓等,從而引起頸腰部疼痛。

2.炎症性

各種無菌性炎症及感染性疾病,細菌產生的毒素及免疫反應的複合物可在局部形成纖維瘢痕組織,加之局部水腫、血管痙攣,最終引起頸腰痛。

3.勞損性

部分患者是由於急性頸腰部軟組織損傷未經及時與合理的治療,從而形成的慢性損傷性瘢痕、局部粘連形成,造成肌肉肌力減弱、適應性下降;部分患者因職業及習慣體位關係,日久形成潛在的積累性損傷,這些均可引起頸腰部慢性疼痛。

4.壓迫性

局部水腫、粘連、瘢痕形成,造成神經、血管等受壓導致頸腰痛。

二、骨關節性頸腰痛

1.外傷性

各種應力造成的脊柱骨折、脫位、椎體小關節的損傷是頸腰痛的常見原因。

2.退變性

骨關節退變,包括椎體各部位增生均可刺激壓迫軟組織、血管、神經出現頸腰痛。另外骨質疏鬆也是中老年慢性頸腰痛的常見病因。

3.炎症性

椎體的化膿性炎症、類風濕類疾病所致骨關節炎等也可引發頸腰痛病變。

4.椎體骨質破壞性

椎體結核、腫瘤等造成的骨質破壞引起的頸腰痛。

5.脊柱結構異常性

椎體滑脫、椎體不穩、脊柱生理曲度異常、先天脊柱發育畸形等均可導致頸腰痛的發生。

三、椎間盤源性頸腰痛

1.椎間盤突出、膨出

包括在泛指的椎間盤源性頸腰痛範圍內。

2.椎間盤源性頸腰痛

特指椎間盤源性頸腰痛。

結語:原來久坐的危害有這麼大啊,看完之後,你還會久坐嗎,我們工作一段時間然後站起來活動活動其實是最好的。久坐對我們脊柱傷害大,還會引起頸腰痛等。我們平時沒事的時候還需要多按按後溪穴,它對於緩解頸腰痛是有效果的。

工作的時候是坐著的,開車的時候是坐著的,頸腰曲紊亂的禍根是久坐。那麼要保護好脊柱,首先要避免保持坐位超過2小時以上,避免腰大肌損傷。你明白了這些之後,是不是應該避免久坐,坐久了站起來走走,少開車,偶爾可以站站公交。

如果免不了要坐久,可以像和尚“打坐”一樣,雙髖關節外翻45度,如此腰大肌處於等張收縮狀態——也就是維持住腰曲,因此很少頸腰痛。

頸腰痛揉揉後溪穴很見效

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位,也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通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經常自我按摩後溪穴,能有效地防治頸腰椎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怎樣按摩後溪穴吧。

取穴方法:把手握成拳狀,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

按摩方法:坐在桌子旁,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的效果。坐在電腦旁閱讀檔的時候,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邊沿,來回滾動,然後用對側拇指輕輕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推薦閱讀:口臭口氣混濁 常按揉後溪穴。

另外,在開車的時候,碰見路上堵車,或是紅燈亮了,可把後溪穴放在方向盤上來回滾揉幾次,就會感到特別舒服。坐車的人,更方便按摩後溪穴。您們可別小瞧了這些小動作!只要有意識地經常按摩後溪穴,持之以恆,就能緩解頸腰椎病引起的頸肩腰腿痛。

頸腰痛分為哪些類型

很多人認為頸腰痛沒什麼大不了,休息下就好了,但是業內專家提醒:頸腰痛等的表現不可忽視,在出現不明原因的頸腰痛的時候,應該要追溯源頭,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以免帶來更多的影響。而其中很多疾病和病理變化都會導致頸腰痛,要注意鑒別,下面就來瞭解下到底都有什麼類型。

一、軟組織性頸腰痛

1.外傷性

由於外力過大,超過了頸腰部的軟組織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導致頸腰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造成局部出血、水腫、纖維撕裂、小關節滑膜嵌頓等,從而引起頸腰部疼痛。

2.炎症性

各種無菌性炎症及感染性疾病,細菌產生的毒素及免疫反應的複合物可在局部形成纖維瘢痕組織,加之局部水腫、血管痙攣,最終引起頸腰痛。

3.勞損性

部分患者是由於急性頸腰部軟組織損傷未經及時與合理的治療,從而形成的慢性損傷性瘢痕、局部粘連形成,造成肌肉肌力減弱、適應性下降;部分患者因職業及習慣體位關係,日久形成潛在的積累性損傷,這些均可引起頸腰部慢性疼痛。

4.壓迫性

局部水腫、粘連、瘢痕形成,造成神經、血管等受壓導致頸腰痛。

二、骨關節性頸腰痛

1.外傷性

各種應力造成的脊柱骨折、脫位、椎體小關節的損傷是頸腰痛的常見原因。

2.退變性

骨關節退變,包括椎體各部位增生均可刺激壓迫軟組織、血管、神經出現頸腰痛。另外骨質疏鬆也是中老年慢性頸腰痛的常見病因。

3.炎症性

椎體的化膿性炎症、類風濕類疾病所致骨關節炎等也可引發頸腰痛病變。

4.椎體骨質破壞性

椎體結核、腫瘤等造成的骨質破壞引起的頸腰痛。

5.脊柱結構異常性

椎體滑脫、椎體不穩、脊柱生理曲度異常、先天脊柱發育畸形等均可導致頸腰痛的發生。

三、椎間盤源性頸腰痛

1.椎間盤突出、膨出

包括在泛指的椎間盤源性頸腰痛範圍內。

2.椎間盤源性頸腰痛

特指椎間盤源性頸腰痛。

結語:原來久坐的危害有這麼大啊,看完之後,你還會久坐嗎,我們工作一段時間然後站起來活動活動其實是最好的。久坐對我們脊柱傷害大,還會引起頸腰痛等。我們平時沒事的時候還需要多按按後溪穴,它對於緩解頸腰痛是有效果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