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讓農村中醫斷了傳人

在廣大農村的村醫隊伍中, 不乏從業多年的老中醫, 他們在為村民幾十年如一日的服務中, 以其技術水準與人品醫德贏得了很高威望, 成為當地百姓心目中的“名醫”。 可隨著年齡增大, 身體狀況的變化及外在環境的影響, 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焦慮和擔心, 那就是面臨無人接手的困境, 即使是他們的兒女也不願繼續村醫生涯。

“學中醫苦, 留在農村當村醫更清苦。 ”筆者接觸過的一位農村老中醫如是說。 就是這位老中醫, 他說自己手裡有好幾個獨門的中醫單方, 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 對治療幾種慢性病療效明顯,

周邊不少患病村民經他醫治都非常有效, 可現在沒人願意傳承下去, 他很不甘心。 是的, 如果聽任這樣的獨到技術和經典驗方斷代失傳, 實在可惜, 也實不應該。

近年來, 國家為著力解決廣大農民“看病難, 看病貴”問題, 不斷從政策、資金上加大支持投入力度,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與硬體設備建設, 固然醫療衛生保障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但面對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專業技術人才短缺, 尤其是願意紮根農村, 學習傳承中醫技術後繼乏人的現狀, 是否應該同樣引起重視, 並列入重點工作議程, 以儘快改變這種形勢發展與現實需求不相適應, 傳統中醫資源承繼無人的缺憾。

要解決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瓶頸”,

尤其是農村中醫傳人問題, 筆者認為, 需要國家及各級政府從政策、措施、機制上進行積極探索, 努力尋找具有實際效果的新路子、新模式。

一要樹立良好的政策導向。 醫藥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盡可能開設鄉村醫生全科醫學、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衛生護理等專業;在招生來源上採用計畫、定向、委培等多種形式, 擴大基層報考面, 鼓勵農村學生和在崗人員報考相關專業;在教學模式上儘量做到按需施教, 對口培養, 即以滿足培養農村醫療衛生專業人才的需求為目標, 開展以農村衛生保健及常見病、多發病為重點的針對性專業教育, 保證培養對象學有所用, 學成後能勝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崗位。 同時, 國家對招收學校在招生計畫、錄取分數及學習費用等方面的傾斜,

應給予補助支持, 如對志願報考並被對口院校錄取的考生, 在其就讀期間幫助解決相當數額的學習與住宿費用, 對成績優秀者給予高額獎學金等。

二要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 在國家政策支援與週邊環境的促動感染下, 那些有志於服務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在校生, 必然會倍加珍惜接受系統教育的機會, 發奮學習專業知識, 掌握過硬本領。 一旦完成學業後, 就應該將他們及時選派到基層醫療單位工作, 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與信心, 這時政府及主管部門就要從政策、待遇、成長空間等方面對他們進行有效激勵, 既為他們明確身份, 定編定崗, 又積極為他們創造條件,

提供培訓、進修、交流平臺, 構築良好發展通道, 使他們成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骨幹力量。 這樣, 他們必然會施展專業所長, 把個人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如此, 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力量得到加強的同時, 不愁無人鑽研中醫中藥, 把尚存民間的單方、秘方傳承下去, 造福百姓。

三要建立長期的幫扶機制。 要讓專業技術人才甘願在基層奉獻自身價值, 農村中醫後繼有人, 除國家、政府及主管部門給予大力支持説明外, 還需要來自城市醫療衛生機構的結對共建, 名老中醫的帶徒傳授, 如建立縣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對口幫扶關係, 通過臨床服務、臨床教學、手術示教、病例討論、人員培訓、技術指導等方式,

説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醫療水準和服務能力, 解決醫療技術難題, 培養業務骨幹;實行老中醫坐堂接診以現場傳授為主的師帶徒訓導制, 通過望、聞、問、切, 辨識病症機理, 然後開方選藥, 讓學徒在師傅的口授手傳中懂得中醫辨證施治的原理, 尤其是體會經典驗方應用後的精妙並能熟練掌握, 使學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中醫診療技術, 成為農村中醫的得力傳人。

所以說, 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離不開紮根基層的專業技術人才。 而作為廣為群眾接受, 擁有深厚基礎的農村中醫更不能斷了傳人, 畢竟它是服務基層醫療衛生事業不可或缺的力量。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