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睡眠時該如何預防心臟病

在人的一生中, 幾乎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而睡眠過程, 很有可能是一些人的危險時段。 研究表明, 人的血壓在淩晨3時左右最低, 晚9時左右最高;消化性潰瘍、哮喘及心肌梗死分別容易發生在淩晨2時、4時和清晨。 對以下幾類人群而言, 什麼樣的睡眠習慣可防止心臟病。

睡眠時如何預防心臟病

一、頸椎病患者。 睡覺時應該拿掉枕頭平臥, 或把枕頭放在頸下, 不要讓頸部懸空。 另外, 不要突然劇烈地翻身。

二、對於醉酒、勞累後熟睡的人和糖尿病患者來說, 睡覺時長時間採用一個姿勢會壓迫肢體, 可能引起周圍神經的損傷。

三、有腦卒中後遺症者。 有肢體偏癱的患者應該遵醫囑, 根據自身情況採用特殊臥姿, 保證患肢的血液迴圈和功能位, 才能有助於肢體的康復。

四、心腦血管病患者。 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最好採用右側臥位;睡覺時, 可以適當墊高下肢, 使其稍高於心臟水準位置, 這樣有利於微循環的改善;早起後和晚睡前應適量飲水。

五、更年期婦女。 部分人會出現心悸失眠、頭暈耳鳴、煩躁易怒等症狀。 建議不宜過早服用安眠藥, 而應注意均衡營養、適當休息。 在睡眠時, 最好採取右側臥位, 四肢放在舒適的位置, 這樣全身的肌肉也能得到放鬆。

六、肥胖者。 多數人喜歡在睡眠中採取仰臥睡姿。 其實, 仰臥不利於全身放鬆,

當腹腔內壓力較高時, 會使人產生憋得慌的感覺。 尤其是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人, 因為仰臥時, 舌根後墜, 容易造成呼吸堵塞。 這類人在睡眠時應該注意抬高上半身、採用側臥位。

最後, 溫暖舒適的環境對於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疾病的發生就與環境因素有關。 比如低鉀性麻痹, 常發生在暴飲暴食後的寒夜裡;面神經麻痹也常由熱天睡眠時使用空調導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