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按病因可分為過敏性和原發刺激性兩種。
在農村日常生活勞動中, 最容易遭到一些蟲類如毛蟲、隱翅蟲等的侵襲, 皮膚沾上其毒素而導致發病;施肥時, 一些化肥如硝酸銨、硫酸銨、尿素及氨水等沾上皮膚, 可發生“化肥接觸性皮炎”;接觸強酸、強鹼, 或使用農藥時, 沾上濃度較高的敵敵畏等也會引起皮炎;有的人碰到漆樹、蕁麻草野葛藤等, 也會發病。
接觸性皮炎症狀
接觸性皮炎發病較急, 皮疹多發生在接觸致敏物質或刺激物質部位, 如手、前臂、臉、頸等暴露部位。 除接觸部位發生皮疹外,
皮疹早期僅見局部水腫性紅斑, 或夾有巨疹水泡, 邊緣清楚, 繼而紅腫加劇, 形成糜爛面, 並且大量滲出黃水, 由刺激物質引起的還有灼熱疼痛感。
接觸性皮炎治療
避免接觸可引起皮炎的各種物質, 隨時做好勞動防護, 能有效地預防接觸性皮炎的發生。 發生皮炎後, 要馬上祛除病因, 用清水洗掉留在皮膚上的致敏物質或是刺激物質, 避免搔抓、熱水燙、肥皂洗等刺激。 局部治療可選用3%硼酸溶液、1%硫鎂溶液、0.1%明礬溶液、綠茶葉水、苦丁茶、桉樹葉水和野菊花水作冷濕敷。
有併發感染者, 可口服四環素或注射青黴素。 由於接觸農藥引起皮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