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糖尿病傷肝不可輕視

哪些是常見的糖尿病相關性肝損傷?

1.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 患病率約為正常人的2~4倍。 其原因可能是:①糖尿病患者常需注射胰島素和監測血糖, 這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機會;②糖尿病患者對病毒的易感性增強;有研究顯示,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促進慢性病毒性肝炎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糖尿病患者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率約為正常人的4倍, 所以有人認為糖尿病是低發地區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2.糖尿病發生的非特異性肝酶學異常。 因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變及微循環障礙, 可累及機體各臟器缺血缺氧,

肝臟也不例外, 缺血可引起肝細胞內二氧化碳蓄積、酸中毒、氧供減少、氧消耗增加, 使肝臟轉氨酶活性增加, 膽紅素代謝紊亂, 重者可引起肝細胞壞死, 尤其是當合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時更易發生肝臟損害。

3.糖尿病與脂肪肝的關係更為密切。 糖尿病患者有21%~78%伴有脂肪肝。 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 糖尿病占第三位, 僅次於肥胖與飲酒。 常見臨床表現有乏力、肝腫大, 肝區不適和觸痛, 25%左右有脾腫大, 但腹水罕見。 肝功能酶學指標可正常或輕度異常, 血清總膽紅素、白蛋白和球蛋白一般正常, 除非發生明顯的脂肪性肝炎和失代償期肝硬化。

4.其他:包括口服降糖藥物引起的肝臟損害;繼發於膽管感染的肝臟損害等。

糖尿病合併肝損害時的臨床特點

結合臨床觀察及文獻報導可以發現:

(1)肝損害表現為膽紅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 但大多數均為輕度異常, 僅少數明顯異常;

(2)良好的血糖控制, 有助於肝功能較快恢復正常。

(3)有關肝損傷的臨床症狀輕微、不典型, 最常見症狀為糖尿病及肝損害共同存在的症狀, 消瘦、乏力, 有部分患者由多食易饑, 併發肝損害後轉為厭食, 少數患者有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症狀;

(4)體征少, 一般無蜘蛛痣、肝掌、脾腫大、肝病容等, 發生肝硬化時才有這些體征, 而且肝質地較硬, 可有或無觸痛;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9%肝腫大, 未控制者60%肝腫大, 在酮症時為100%;

糖尿病合併肝酶異常或脂肪肝時應採取綜合治療

1.基礎治療:①改變生活方式, 如調節飲食、適當運動、禁酒、戒煙;在糖尿病飲食控制範圍內積極進食優質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②控制原發基礎疾病和伴隨疾病;避免接觸肝毒性物質, 糾正腸道菌群紊亂;③積極控制血糖對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尤為重要。 由於多數藥物需要經過肝臟代謝, 如果患者轉氨酶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或肝功能處於失代償狀態, 應謹慎或避免使用對肝功能有影響的口服降糖藥物, 如磺脲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等, 此時需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經保肝治療使肝功能恢復後, 再考慮使用這些口服降糖藥物。

2.保肝藥物輔助治療:旨在防治肝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 以阻止慢性肝病進展。 一般選用1~2種保肝藥物治療半年以上,

或用至轉氨酶恢復正常, 影像學檢查提示脂肪肝消退為止。 原則上不用五味子類降酶藥物, 以防掩蓋病情。 初步臨床試驗顯示, 多烯磷脂醯膽鹼(必需磷脂)、水飛薊素、β-甜菜堿、維生素E、熊去氧膽酸、還原型谷胱甘肽等, 可使患者血清轉氨酶恢復正常, 並能減輕肝組織病變。

3.中醫藥辨證治療:糖尿病合併肝酶異常或脂肪肝涉及中醫“消渴病”、“脅痛”、“積聚”、“黃疸”、“痞滿”、“呃逆”等範疇, 病因多為飲食不節、久坐少動、情志不暢、過度肥胖等。 由於精神抑鬱, 肝失疏泄, 氣機鬱結, 致血瘀阻滯肝絡;過食膏粱厚味, 或肝氣侮脾, 或久坐氣消, 致脾失健運, 濕濁內生, 聚濕生痰, 鬱久化熱;瘀血、濕熱、痰濕搏結於肝絡致病。 我們根據多年臨床實踐,

在積極治療原發糖尿病的基礎上, 十分重視肝損傷的防治, 常以下述證型論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痰瘀阻絡型:症見嗜臥懶動, 肢麻疼痛, 胸悶刺痛, 眩暈頭痛, 動則加重, 口幹心煩、夜尿增多, 視物模糊, 腹脹納呆, 舌質暗或有瘀斑、苔厚膩, 脈沉澀;除有轉氨酶升高、伴發脂肪肝外, 還多伴有持續高;血壓、高脂高粘血症、尿蛋白、冠心病等多種慢性併發症。 治以益氣養陰, 化痰逐瘀通絡。 方用生脈飲和桃紅四物湯和二陳湯或平胃散;酌加黃芪、制何首烏、丹參、全蠍、地龍、三七粉、瓜簍、白芥子等。

②肝鬱脾虛型:症見形體肥胖, 倦怠乏力, 情志不遂, 抑鬱焦慮, 腹脹脅痛, 心悸不寧, 納食不香, 舌質淡紅, 苔薄黃而膩, 脈滑。 血糖、血脂、血粘度、轉氨酶輕度升高, 血壓輕度升高,治以疏肝解鬱,健脾化濕。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實、甘草、茵陳、黃芪、香附、郁金、川芎、黃柏、蒼術、澤瀉、生山楂等。

③濕熱內蘊型:症見形體肥胖,肢沉懶動,口幹口苦,急躁易怒,胸悶氣短,噁心納呆,便幹尿黃,舌質紅或舌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多伴有高血壓,血脂、血粘度、轉氨酶中度升高,或伴有輕、中度脂肪肝或膽石症。治以健脾祛痰,清熱化濕,可用溫膽湯、連樸飲,酌加丹皮、赤芍、黃芩、茵陳、澤瀉、熟大黃等。

在以上辨證用藥基礎上,可加用有降低轉氨酶活性或退黃作用的中藥,常用有:田基黃、垂盆草、山豆根、五味子、甘草、茵陳、玉米須等;還有保肝降脂抗氧化作用的中藥,常用有:郁金、澤瀉、虎杖、薑黃、決明子、生山楂、丹參、桃仁、荷葉等。

血壓輕度升高,治以疏肝解鬱,健脾化濕。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實、甘草、茵陳、黃芪、香附、郁金、川芎、黃柏、蒼術、澤瀉、生山楂等。

③濕熱內蘊型:症見形體肥胖,肢沉懶動,口幹口苦,急躁易怒,胸悶氣短,噁心納呆,便幹尿黃,舌質紅或舌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多伴有高血壓,血脂、血粘度、轉氨酶中度升高,或伴有輕、中度脂肪肝或膽石症。治以健脾祛痰,清熱化濕,可用溫膽湯、連樸飲,酌加丹皮、赤芍、黃芩、茵陳、澤瀉、熟大黃等。

在以上辨證用藥基礎上,可加用有降低轉氨酶活性或退黃作用的中藥,常用有:田基黃、垂盆草、山豆根、五味子、甘草、茵陳、玉米須等;還有保肝降脂抗氧化作用的中藥,常用有:郁金、澤瀉、虎杖、薑黃、決明子、生山楂、丹參、桃仁、荷葉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