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
人體的陽氣經過一冬天的蟄伏,
要在春天生髮直至旺盛。
對於老年人而言,
陽氣本來就在減少,
因此日常尤其要在五個方面勞逸適度,
才能保養陽氣。
1、久坐傷肉。
長期坐著,
易發生肌纖維萎縮,
肌肉力量減弱。
老人入座時,
動作要輕、平穩,
入座後姿勢要端正,
上身正直,
自然放鬆,
下肢自然屈曲,
不要含胸弓背,
更不要蹺二郎腿。
坐一段時間後應起來走動一下,
使被牽拉的肌肉和韌帶得以放鬆。
2、久立傷骨。
久站不動,
軀體重量全由下肢承擔,
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液上行回流不暢,
不僅使腳軟、足麻,
足背踝部浮腫,
3、久臥傷氣。
睡覺時新陳代謝降低,
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
血流緩慢,
氣血運行不暢,
易造成精神不振。
老人的床不宜太軟,
以硬板床加較軟較厚的褥墊為宜,
睡眠8小時足矣。
4、久行傷筋。
不拘形式的大步走,
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運動,
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有利於提高肌體的抗病能力。
但要量力而行,
適可而止,
不管不顧的長途步行,
容易發生腳筋扭傷,
跌倒或其他心血管意外疾病。
5、久視傷血。
看書及觀賞山水風景等,
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
這就是視養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