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四歲娃經常自虐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被保姆”一代:自虐求父母關注

孩子抑鬱與家庭成長環境有關係

孩子虐待動物成“癖” 家長如何教育

一名年僅四歲的孩子自虐成癮, 只要一不開心便自扇耳光, 讓媽媽心痛不已。 這樣的情形你可能會認為是孩子被驕縱慣了, 但這一切竟然是因為孩子的外婆太過強勢……

這個娃喜歡打自己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 羅英對兒子飛飛(化名)就像所有的母親那樣, 盡心盡力地呵護著。 但現在提及4歲的飛飛, 羅英的心頭就像堵了塊石頭般難受, “不知道為什麼, 他只要有個不順心, 就會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不分時間,

不分地點, 不分場合。 ”每次看著飛飛把自己的臉蛋打得啪啪響, 羅英又氣又急, 心裡有說不出的難受。

記者在網上發現, 羅英的遭遇並不是個案, 一位網友表示, 自己兩歲半的兒子一旦達不到目的, 他不哭也不鬧, 而是直接跪在地上, 像磕頭一樣地用頭去撞擊地板。 為何這麼小的孩子, 卻用“自虐”的方式來向大人“抗議”呢?

家庭結構錯位了

萬般無奈, 羅英帶著飛飛走進了12355青少年服務台, 心理諮詢師文清在與羅英的溝通中發現了問題。 “普通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說了算, 而在飛飛成長的環境中, 卻是外婆說一不二。 ”由於外婆在家庭中過於“強勢”, 自己也做了母親的羅英儼然一個還沒有長大的“乖乖女”, 而飛飛的爸爸也因為常常出差等原因,

常常“游離”在家庭之外, 與飛飛也很少互動。 一個正常的家庭, 應當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堅固的三角, 而在飛飛的家中, 這個結構顯然錯位了。

理順家庭關係最迫切

那麼為什麼飛飛會有自虐這樣的過激行為呢?文清解釋說, 飛飛只是一個4歲的孩子, 面對“強勢”的外婆, 幼小的他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被束縛的感覺, 自虐行為一方面是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 而一方面也是為了引起家人的關注。 此外, 由於外婆代替媽媽的角色, 對孩子強烈的控制欲, 也使得飛飛不敢接觸社會, 這也將對飛飛的成長極為不利。 不過文清表示, 好在飛飛還比較小, 如果現在理順家庭關係, 飛飛自虐的情況會慢慢好轉。

近日,

青少年服務台接受了一對請求幫助的母子。 據母親稱她的四歲娃自虐成癮, 只要一不開心便扇耳光自虐, 讓她痛心不已。 對於四歲娃自虐事件, 青少年服務台也接觸到不少類似的情況。 經過瞭解後, 發現四歲娃自虐現象與其長期的家庭結構關係有關。

由於家庭原因父親長期在外出差, 而外婆的強勢讓母親沒有發言權, 這讓四歲娃自虐才能得意發洩內心的情感。 面對四歲娃自虐成癮, 母親是既生氣又傷心。 經過青少年服務台兒童心理專家的幫助, 該母親得知只要改變家裡不正確的家庭結構就能讓四歲娃自虐的現象慢慢緩解。

${FDPageBreak}

引導孩子遠離自虐

孩子的自虐行為是一種長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壓抑和心理上自我防禦機制的消極的保護性反應,

也是負性情緒的發洩。 相關的調查顯示, 大多數自虐行為發生在孩子承受心理壓力較長時間以後, 自虐的孩子並不是真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相反, 他們想通過自虐尋找一種快樂, 達到自我解壓的目的。

孩子自虐一方面可能是有時因自我要求高沒能達到滿足, 或受到不當的責駡造成的, 孩子想以讓身體承受一些疼痛的方式來釋放壓力, 達到自我安撫的作用。

另一方面, 這也是孩子對於愛與歸屬需求的表現。 孩子某些意願無法得到滿足, 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不能很完整地表達其需求, 導致與人溝通欠缺, 出現一些自虐行為都是為了發洩不滿情緒, 或引起大人注意。

孩子自虐的行為, 父母一定不能小視, 否則, 孩子自殘的頻率就會越來越高, 自殘的方式越來越嚴重, 傷害孩子身體的同時, 孩子內心的痛苦也會日益加重, 嚴重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

因此, 父母首先應該多關心、關注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有傷害自己的傾向, 儘早予以引導, 以幫助孩子快速恢復正常的生活, 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具體方法如下:

1、幫孩子認清自虐的危害

一般有自虐傾向與行為的孩子, 只注重自殘當時的解脫和愉快感受, 卻沒有想到它帶來的各種危害。 因此,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自虐的行為, 就要及時給孩子講清這樣做的不良後果, 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還可能讓自己越來越自卑, 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自己,將來組建家庭、就業甚至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孩子只要從心理上認清了自虐的危害,就會樂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只有孩子主觀上想去改變,杜絕自虐行為的成功率才會更高。

2、教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

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身上都是優缺點共存,對於因自我評價過低產生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幫孩子重塑自我認知,讓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別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這樣就會減少孩子消極的情緒出現,自虐的行為也就隨之減少。

3、提高孩子的自信與勇氣

父母對待自虐的孩子,平常要有意識地去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比如,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或者擅長的事情,這樣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體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勇氣,以克服孩子因自卑產生的自虐行為。

4、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是孩子依賴的對象,孩子有什麼事情都應該對父母述說。因此,父母需要做到耐心地聽孩子解釋,以緩解孩子內心的壓力,避免孩子出現自虐的行為。對於孩子講述的傷害自己的事件,父母更需要專注地傾聽,讓孩子把內心的困擾和痛苦說出。父母應做到不打斷孩子的敘述,不批評孩子的行為,不指責孩子的想法,不急切要求孩子迅速轉變等。這樣,孩子在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下,就會樂意接受父母對自己的引導,從而減少自虐行為

5、教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不良的情緒,都需要發洩出來。因此,父母要教孩子正確地宣洩消極的情緒,告訴孩子有了委屈找父母訴說,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找朋友談談,想發怒時去空曠無人的地方喊上幾聲,等等,讓孩子學會及時表達與處理不良的情緒,不要把負面的情緒積壓在一起,否則,孩子就很容易用自虐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孩子有了自虐的行為,哪怕只是在煩惱時自己打自己幾下,父母也絕對不能忽視,認為它是個小事。因為人的行為一旦重複多次,就會形成習慣,到那時候再去改變,已經很難。並且,自虐的行為會越發展越嚴重。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不讓孩子有超負荷的心理負擔,不對孩子責打、辱駡等,以此減少孩子產生自虐行為的機會。對於已經有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儘快找到原因,運用有效的方法儘早加以引導,讓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成長。

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自己,將來組建家庭、就業甚至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孩子只要從心理上認清了自虐的危害,就會樂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只有孩子主觀上想去改變,杜絕自虐行為的成功率才會更高。

2、教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

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身上都是優缺點共存,對於因自我評價過低產生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幫孩子重塑自我認知,讓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別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這樣就會減少孩子消極的情緒出現,自虐的行為也就隨之減少。

3、提高孩子的自信與勇氣

父母對待自虐的孩子,平常要有意識地去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比如,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或者擅長的事情,這樣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體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勇氣,以克服孩子因自卑產生的自虐行為。

4、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是孩子依賴的對象,孩子有什麼事情都應該對父母述說。因此,父母需要做到耐心地聽孩子解釋,以緩解孩子內心的壓力,避免孩子出現自虐的行為。對於孩子講述的傷害自己的事件,父母更需要專注地傾聽,讓孩子把內心的困擾和痛苦說出。父母應做到不打斷孩子的敘述,不批評孩子的行為,不指責孩子的想法,不急切要求孩子迅速轉變等。這樣,孩子在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下,就會樂意接受父母對自己的引導,從而減少自虐行為

5、教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不良的情緒,都需要發洩出來。因此,父母要教孩子正確地宣洩消極的情緒,告訴孩子有了委屈找父母訴說,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找朋友談談,想發怒時去空曠無人的地方喊上幾聲,等等,讓孩子學會及時表達與處理不良的情緒,不要把負面的情緒積壓在一起,否則,孩子就很容易用自虐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孩子有了自虐的行為,哪怕只是在煩惱時自己打自己幾下,父母也絕對不能忽視,認為它是個小事。因為人的行為一旦重複多次,就會形成習慣,到那時候再去改變,已經很難。並且,自虐的行為會越發展越嚴重。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不讓孩子有超負荷的心理負擔,不對孩子責打、辱駡等,以此減少孩子產生自虐行為的機會。對於已經有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儘快找到原因,運用有效的方法儘早加以引導,讓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