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衰發病率高的防治訣竅

據國外統計, 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約為1.5%~2.0%, 65歲以上可達6%~10%, 且在過去的40年中, 心衰導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 心衰正在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心血管病, 所以預防心衰的發生、發展極為重要。

預防“三步走”

預防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積極防治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②避免各種心力衰竭的誘發因素, 防治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避免過勞、控制心律失常、適度限制鹽的攝入。 注意飲食結構, 即吃“一口肉, 二口飯, 三口水果, 四口蔬菜”。

③積極防治影響心功能的合併症, 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及腎功能不全等。

淺析常見病因

心力衰竭的常見病因有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重症性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等。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心肌疾病,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類, 其中最常見的是原發性擴張性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 這兩類心肌病患者一般預後不良, 均有猝死的可能。 目前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為主。 在此基礎上, 我院使用山莨菪堿等改善心臟微循環, 使部分能平臥的心肌病患者(因為檢測心臟微循環情況的心肌核素顯像檢查要平臥才能實施)的生活品質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心功能指數上升, 心肌血液供應改善。

重視就診徵象

心力衰竭患者出現下述情況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①體力較以往減退, 輕度活動如上二三層樓、走數百米路即感乏力、心悸、氣促或胸痛。

②原有的乏力、心悸、氣促症狀明顯加重, 伴有咳嗽, 而無感冒或支氣管炎等病史。

③睡眠不佳, 睡著後常因胸口憋悶、呼吸困難而驚醒, 坐起後症狀消失。

④不明原因出現雙足水腫, 而無眼瞼面部水腫。

⑤原有心臟病但無其他系統疾病, 不明原因出現噁心、嘔吐、食欲減退或腹脹、腹痛等。

⑥原有心衰, 並出現發熱、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由於心力衰竭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壽命, 因此,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尤為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