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個心理公式讓你的內心更強大

6個心理公式讓你的內心更強大

覺察+內省=積極情感

回想一下, 我們是不是常常深陷憤怒、羞愧、嫉妒等負面情緒中?其實, 當不好的感覺襲來時, 要馬上覺察到, 然後開始內省, 問問自己這件事為什麼會帶來不好的感覺, 並找出其中積極面。

舉個例子, 有的老人聽說親友或鄰居得了大病, 就會心頭一緊, 一股莫名的恐懼感襲來。 這時要覺察到, 自己的心境發生了變化, 心裡很不舒服, 隨後問問自己為啥會恐懼。 你會發現, 自己對疾病的擔憂是如此強烈, 那麼, 從今天開始就要規律作息、保持鍛煉、參與活動等來改善身體、心理狀況,

以達到積極的效果。

聚焦+承諾=進步

事業上遇到瓶頸, 人生看不到進步, 往往是因為目標丟了。 此時要根據自己的現狀和興趣, 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新目標, 並且將其作為打拼的焦點。 然後把你的目標寫下來, 承諾自己一定按計劃達成目標, 那麼每天都會收穫進步。

可以早晚對自己說一些正面的詞, 比如“我樂於為理想付諸行動”、“我喜歡生活充滿挑戰性”等。 需要提醒大家, 目標不要過高, 也不必聚焦在賺多少錢上, 只要能讓自己喜悅即可, 諸如“讓身體更健康”、“支配自己的生活”、“改善與伴侶的關係”等, 都是不錯的目標。

誠實+能力=良好聲譽

好口碑不僅讓人際關係更順滑, 還能帶來事業上的成功和快樂的心情。

誠實是做人的底線, 而虛偽和欺騙只會讓心靈走向分裂。 同時, 有能力才能讓別人更信服你, 讓誠實落地。

比如說, 領導分配了一個任務, 你拍著胸脯說保證完成, 等著手去做的時候卻發現, 這個任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儘管你並沒有故意欺騙領導, 但在每個人看來, 你都不是一個守信的人。 如果一個人總能誠實待人, 而且有能力兌現承諾, 那麼他才能收穫良好聲譽。

冷靜+策略=解決方案

有些人遇事容易暴躁, 但大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 面對壓力或挫折要保持冷靜, 用優雅的姿態穩住陣腳, 然後再考慮如何解決或彌補。 解決問題要有策略, 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學會靈活行事。 鑽牛角尖不是講策略的做法,

特別是在情感問題中, 直來直去往往會讓對方更惱怒。

自信+行動=無畏

害怕沒錢、害怕生病、害怕找不到物件等, 恐懼充斥著現代人的內心, 它來自幼時形成的負面信念系統, 比如父母的指責、老師的否定等。 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 甚至對自己很失望。 迫切希望得到自信的你需要行動起來, 只有給自己定目標、執行任務、獲得成績, 才能給自己打強心針, 恢復自信, 形成行動-自信的良性迴圈, 這樣, 以後面對挑戰和恐懼才能無所畏懼。

關注+當下=正念

從小, 我們就被父母、老師、周圍人不斷評價, 形成各種各樣的觀念, 比如“我無力改變周遭的環境”、“我不可以有絲毫鬆懈”、“我不可能找到完美的愛人”等。 這些負面的信念像繩索一樣束縛著我們的人生,

帶來壞的感受, 甚至誘發各種心理疾病。 正念可以改善各種負面情緒。

《英國精神病學雜誌》近日也刊文指出, 正念認知療法能降低抑鬱症復發風險。 正念其實就是走出思維的束縛, 趕走大腦中思想的糾葛, 轉而關注當下的身體感受, 從留意自己的一呼一吸開始。 當我們與當下的身體在一起時, 就很容易進入冥想狀態, 繼而試著找出潛意識中的情緒垃圾, 並給自己一個正面的意義和價值觀。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