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為何聚會上容易感到孤獨

蟬噪陣陣, 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 山中更覺幽深。

你的心啊, 是樹林, 亦是空山, 熱鬧的場合反而愈顯寂靜。 聚會上人聲喧騰, 光影錯落, 你的身邊圍聚三五好友, 你們談天說笑。 可是, 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的心裡感到格外的孤獨。

這是什麼緣故呢?

一、檢視心靈:你是內傾型的人嗎?

1931年,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Jung)根據心理能量流動的方向, 提出了內傾與外傾的概念。 他認為, 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能量(即他的興趣和注意)主要指向他人或外部刺激, 那麼這個人就是外傾的, 否則就是內傾的。

這種關於人格類型的劃分,

還有一個更為通俗的名字:內向與外向。

換句話說, 外向的人從他們身邊的環境中獲得能量。 他們能吸收旁人的好“氣氛”, 所以需要很多很多的社交。 而內向的人則自給自足, 他們關注內心世界, 熱鬧的社交場合反而會消耗他們的能量, 讓他們感到疲憊與孤獨。 如果說外向的人是太陽, 那麼內向的人就是星辰, 只有在漆黑的角落才能散發出光芒。 他們生來就是心智的隱者, 推脫不掉的社交場合反而折損了他們的魅力。 他們不善言辭, 也不屑于那些流於表面的交談, 浮動的光影、交錯的酒杯只是愈加映照出了他們的孤獨。

“嗨, 脫去繁重的肉體吧, 讓我的心與你的心站立在一起。 ”

他們輕聲盼望的, 卻是人聲喧騰的聚會永遠也給不起的。

怎能不感到孤獨?

二、心理舒適區:不打擾, 是我的溫柔

每個人都是一間小屋。 這間小屋有幾扇窗戶, 透過窗戶可以看見外面的世界:芬芳的花朵, 快樂的鳥雀, 金子一樣閃亮的陽光, 這一切都讓心靈感到喜悅。 同時, 小屋也有一扇門, 門可開可關, 若是關上, 便意味著“休息”, 它可以擋去一些繁雜的聲音, 保持心靈的平靜。

而這幾扇窗戶與這道門就構成了你的“心理舒適區”(comfort zone)。 在這個區域內, 每個人都會覺得舒服、放鬆, 很有安全感。 一旦走出這個區域, 人們就會感到彆扭、不舒服, 甚至是不安。

門有大小寬窄、銅門鐵門之別, 而每個人的心理舒適區也不盡相同。 過於喧鬧的聚會, 可能會將一部分人的心理舒適區置於被炙烤的地步。

他們的門被灼人的氣息燒到了, 自然會感到不安;家門破落, 又進而會感到孤獨。

所以, 保持適當的距離吧。 我們都需要一個舒適的空間, 過分的親近並不討人歡喜, 不打擾, 才是我的溫柔。

三、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你無法融入所有人之中

人是群居動物,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無論你是怎樣的人, 有著怎樣的性格與經歷, 都不可避免地會被拉入一個小群體之中。 那個群體是你的標籤也是你的歸屬。 然而, 身處一個小群體就同時意味著為另一個小群體所拒斥。

這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你無法融入所有人之中。 在愈加大型的場合, 所有人也會不自覺地劃分為幾個群體, 你挨在三五人之間, 當人群像浪花一樣接近又相離,

你的心也會愈感孤獨。 你多麼想去觸碰其它的浪花啊!可它們還是遠離了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