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8歲的英國人十年苦讀,
終於拿到報業博士學位。
他懷揣文憑求聘總編輯職務卻四處碰壁。
他開始反思,
終於悟出自己是把目標定得太高了,
於是收起文憑,
以普通人身份參加了一家報社的招聘,
結果被錄用做了校對工。
沒多久,
報社總編就發現了他的才華:一個小小的校對竟能看出許多語句和語法的錯誤,
就把他安排到廣告部做編輯。
過一段時間,
總編輯發現他在這個崗位上幹得仍然是遊刃有餘,
便把他調到時事部做編輯,
在這裡,
總編輯又看到他策劃的版面、修改的稿件,
發現他提出的見解新穎、準確而深邃,
在一次得到報社獎勵後, 他才向總編輯亮出自己的學位證書, 並講述了以前求職的經過。 總編輯聽後更加高興, 毫不猶豫地提升他為副總編輯。
5年後, 他在這家英國王牌媒體《泰晤士報》的職務是:總編輯。 他就是生蒙。
記得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為了更好的一躍而後退。 ”面對強大的阻力、難以克服的困難, 退, 是一種靈動的思維、成熟的智慧, 就像為了更有力的一擊而收回拳頭, 在後退中將自己的劣勢轉化成優勢。
在成功的路上遇到阻力, 何必非得去碰壁?非得去撞個頭破血流?退一步想想, 如何?正在日本職場打拼的華人朋友, 不妨也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