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性胃炎中醫辨證九法

慢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痞證”等範疇。 慢性胃炎臨床多發, 分型複雜, 中醫藥治療具獨特優勢。 縱觀歷史醫家之治法, 結合個人經驗, 我將慢性胃炎中醫藥療法歸納為九法:

健脾益氣法

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易傷脾胃, 使脾胃虛弱或脾虛重、脾陽不足, 證見胃脘痞滿脹痛, 納差, 食後腹脹, 倦怠乏力, 舌淡苔白, 脈細弱。 若脾陽虛, 則見胃脘隱痛, 喜暖喜按, 空腹痛甚, 得食痛減, 肢冷便溏等, 常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 臨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等加減治療。 有資料表明, 慢性胃炎病例中脾胃虛弱或虛寒的病機占82.9%,

健脾益氣法既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改善體質, 又可調節胃腸功能, 解痙止痛, 減少滲出, 修復糜爛, 促進胃黏膜固有腺體的增生。

養陰益胃法

胃喜潤惡燥, 肝火素旺或嗜食辛辣灼傷胃之陰津, 證見胃痛隱隱, 知饑不食, 口燥咽幹, 大便幹結, 舌紅少苔或光淨無苔, 脈細數, 常見於慢性胃炎。 常用方有益胃湯、一貫煎、沙參麥冬湯等, 常合芍藥甘草湯。 從臨床觀察, 萎縮性胃炎出現紅舌或光淨舌的幾率高於其他病種, 養陰益胃法對慢性胃炎的臨床症狀以及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均有明顯消除作用。 應注意養胃陰寓於通降中。

消食導滯法

暴飲暴食傷及胃腑, 影響脾胃功能, 證見胃痛, 脘腹脹滿, 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

食後甚或惡食, 空腹、吐食或矢氣後痛減, 大便泄瀉臭穢或不爽, 舌苔厚或黃膩, 脈滑或實, 常見於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代表方有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等。 實驗研究表明, 消食導滯法能明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使其排出量增加, 增強消化功能。

舒肝和胃法

情志不暢, 鬱怒傷肝, 肝鬱氣滯, 克伐脾土, 甚或肝鬱日久化火, 肝火犯胃, 證見胸脘脹悶, 攻撐作痛, 胃痛連脅, 噯氣頻繁, 大便不暢, 且諸證每與情緒因素相關, 或有咽部異物感, 舌苔薄白, 脈弦。 若有化熱趨向, 則胃脘灼痛, 痛勢較急, 煩躁易怒, 泛酸嘈雜, 口苦口幹, 便秘, 舌紅苔黃, 脈弦數等, 常見於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 臨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加減治療,

化熱生火者可選化肝煎、丹梔逍遙散;有熱者選梔子、丹皮、浙貝母等;傷陰者可酌加沙參、麥冬。 研究證明, 舒肝和胃法具有興奮胃腸, 增加蠕動, 促進分泌的功能。

化瘀散結法

肝氣鬱、脾氣虛或病久不解俱能入絡, 使血行不暢, 瘀停於胃, 或瘀痰互結。 證見胃脘刺痛或割痛, 痛有定處而拒按, 食後痛甚, 或有吐血便黑, 舌暗或有瘀暗斑點, 脈澀。 常見於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 證見偏實者用失笑散合丹參飲, 偏虛者用調營斂肝飲, 配化痰散結藥更好。 研究證實, 慢性胃炎存在血液黏滯性增高, 血流減慢, 紅細胞聚集性、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流變學改變。 經調查102例患者, 發現100%有瘀血表現。 同時胃鏡下可見的胃黏膜充血水腫,

紅白相間或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 黏膜變薄, 粗糙不平或隆起結節等, 尤其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 其瘀痰互結, 胃絡不暢的病機更突出, 用化瘀藥配化痰藥更有意義。 此外, 活血化瘀法能擴張血管, 增加局部血流, 改善微循環, 抑制血小板, 溶解血栓, 抗纖維化, 從而促進胃黏膜恢復。 化瘀散結法還抑制免疫系統, 對自身免疫引起的慢性胃炎有良效。

化濕清熱法

飲食不節或感受濕邪, 濕困中焦, 脾失健運, 胃失和降, 證見胃脘痞滿不舒, 食少無味, 噁心嘔吐, 噯氣吞酸, 頭重身困, 怠惰嗜臥, 多便溏, 舌淡苔白膩, 脈濡緩或弦滑。 內濕停滯, 一方面易招外濕侵襲, 可兼有表證;一方面氣機阻滯, 日久化熱, 濕熱相搏而為病,
證見胃脘灼熱脹痛, 痞悶, 口苦尿黃, 舌紅(邊尖深紅), 苔黃厚或膩, 脈滑或緊, 常見於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代表方有平胃散、三仁湯等。 兼表證者用藿香正氣散等;濕熱互結者, 用藿朴夏苓湯或黃連溫膽湯。

補腎壯元法

“腎為胃之關”, 腎元不足, 火不暖土, 脾胃健運失調, 證見胃痛痞滿脹痛, 喜按, 腰酸膝軟。 偏腎陰虛者可伴口幹唇燥, 五心煩熱, 舌紅, 脈沉細數;偏腎陽虛者可伴形寒肢冷, 腹瀉, 小便清長, 舌淡苔白, 脈沉細等, 常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偏陰虛者可與用左歸丸, 偏陽虛者用右歸丸。 現代醫學證實, 慢性胃炎屬自身免疫損傷, 腎虛使血T細胞比值降低, 機體免疫功能低下, 無力消除抗原抗體複合物而發病。 中藥補腎藥物可使壁細胞數增多, 還具有糖皮質激素作用,可加強胃酸分泌,減輕炎症,改善病情。

辛開苦降法

飲食不節,損傷中陽,外邪乘虛而入,以致寒熱錯雜,升降失常,證見胃脘痞塞、疼痛,心口壓痛,噯氣頻頻,嘔吐泄瀉,舌苔白黃相間而膩,脈濡數。有時既見口苦、口幹、口臭、胃中灼熱、想飲食冷物、大便乾燥等胃熱症狀,又有胃部怕冷、進食冷飲或胃部受寒引起胃部不適、胃痛、胃脹等脾寒症狀。常見於淺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治療可用半夏瀉心湯等加減。

清熱解毒法

現代研究證明,慢性胃炎除飲酒、吸煙、不當飲食習慣等原因外,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重要致病因素。若按中醫分型而論,實證中HP檢出率為100%,虛證為76。7%,可見實證、熱證多,而脾胃濕熱型、寒熱錯雜型、胃陰不足型較高。常見於慢性胃炎急性發作及糜爛性胃炎患者。用清熱解毒法對HP有較強殺滅作用,並能促進胃黏膜恢復正常組織結構。近年研究發現大黃、黃連等53味中藥單味及其複方對HP有較強抑制作用,而以清熱解毒藥為多。如大黃能減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清除HP作用;黃連對HP抑制作用最強,並能對抗乙醯膽鹼,有解痙作用。為此加用大黃、黃連、黃芩、蒲公英、連翹、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藥物,有肯定療效。

還具有糖皮質激素作用,可加強胃酸分泌,減輕炎症,改善病情。

辛開苦降法

飲食不節,損傷中陽,外邪乘虛而入,以致寒熱錯雜,升降失常,證見胃脘痞塞、疼痛,心口壓痛,噯氣頻頻,嘔吐泄瀉,舌苔白黃相間而膩,脈濡數。有時既見口苦、口幹、口臭、胃中灼熱、想飲食冷物、大便乾燥等胃熱症狀,又有胃部怕冷、進食冷飲或胃部受寒引起胃部不適、胃痛、胃脹等脾寒症狀。常見於淺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治療可用半夏瀉心湯等加減。

清熱解毒法

現代研究證明,慢性胃炎除飲酒、吸煙、不當飲食習慣等原因外,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重要致病因素。若按中醫分型而論,實證中HP檢出率為100%,虛證為76。7%,可見實證、熱證多,而脾胃濕熱型、寒熱錯雜型、胃陰不足型較高。常見於慢性胃炎急性發作及糜爛性胃炎患者。用清熱解毒法對HP有較強殺滅作用,並能促進胃黏膜恢復正常組織結構。近年研究發現大黃、黃連等53味中藥單味及其複方對HP有較強抑制作用,而以清熱解毒藥為多。如大黃能減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清除HP作用;黃連對HP抑制作用最強,並能對抗乙醯膽鹼,有解痙作用。為此加用大黃、黃連、黃芩、蒲公英、連翹、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藥物,有肯定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