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貧血的標準及分類

兒童若患有貧血症, 可影響生長發育, 導致免疫力下降、食欲減退和活動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病理後果。 臨床表現取決於貧血的程度, 輕者不易察覺, 嚴重者可導致心功能不全和迴圈衰竭, 甚至危及生命。 兒童貧血症需要臨床高度重視, 積極預防, 早期發現並及時有效診治。

兒童貧血的判定標準

由於貧血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主要取決於Hb的下降程度, 故臨床常以Hb下降作為診斷貧血的主要依據。 由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各系統組織與功能均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 故Hb正常範圍也隨年(月)齡變化而異。

貧血的分類

可能導致兒童貧血的病因很多, 營養不良、各種急慢性疾病或造血系統病變均可導致兒童貧血。

骨髓RBC和Hb生成不足 可由三類因素所致:① 造血營養物質缺乏:體內缺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等, 尤以體內缺鐵所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② 原發於骨髓造血系統的疾病, 主要是再生障礙性貧血;③ 各種疾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和惡性腫瘤(以白血病為主)等。

RBC破壞過多(溶血) 常見溶血性貧血(溶貧)可分為先天遺傳性與後天獲得性兩大類, 其中先天性溶貧, 常見疾病主要是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和地中海貧血。 後天獲得性溶貧, 主要是自身免疫性溶貧(AIHA)。

RBC丟失過多(出血) 慢性失血性疾病, 如腸道寄生蟲、慢性胃腸道疾病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例如美克爾憩室等)等長期隱性消化道失血, 臨床難以察覺, 但可表現為頑固的、難以糾正的缺鐵性貧血, 可作為臨床分析的重要線索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