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慢性腸胃炎是最常見的症狀是胃部疼痛和飽脹感, 尤其在飯後症狀加重, 而空腹時比較舒適。 每次進食量雖不多, 卻覺得過飽而不適, 常伴有噯氣、反酸、燒心、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現象。 由於進食少、消化不良, 可產生營養不良、消瘦, 貧血和虛弱。 一些病人還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精神緊張、心情煩躁、失眠、心悸、健忘等, 這些現象反過來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狀, 形成惡性循環, 使病情複雜, 不易治癒。
做胃液分析檢查,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往往正常或略低, 而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明顯降低,
一般來說, 慢性淺表性胃炎和單純輕度慢性萎縮性胃炎預後是良好的。 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往曾被認為是胃癌前奏(癌前病變), 現在看, 這種認識有失偏頗。 但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確有一定關係, 其根據是:
1.研究證明, 對萎縮性胃炎胃鏡取材活檢, 伴有“結腸型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這兩種胃粘膜病變者, 有可能發展成胃癌, 這已是公認的事實。
2.流行病學調查, 在胃癌高發地的人群中, 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高。
3.病理檢查發現, 胃癌周圍的粘膜中,
因此, 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鏡複查:一般的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 伴有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變率10%以上)應視為癌變, 可予手術切除治療。 只有積極治療、生活調養、定期複查, 才能使病變好轉或靜止而不發展, 從而防止胃癌的發生。 即便是病情發展, 若能堅持定期複查胃鏡, 也能及時發現, 採取胃病變處的預防性切除或早期胃癌的切除,
慢性胃炎的治療
1.消除病因去除致病因素, 如戒煙茶酒, 避免對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如胃鏡檢查發現明顯膽汁返流者, 可服用胃複安和膽酪胺治療。
2.藥物治療①缺胃酸或低胃酸者可服取用1%稀鹽酸和胃蛋白酶合劑。 ②高胃酸者可服用氫氧化鋁凝膠、胃舒平和甲氰咪胍等。 ③疼痛發作時可服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和顛茄製劑。 ④抗菌藥物:由於低胃酸或缺胃酸常可使胃內細菌繁, 對本病的發展有一定的關係.可短期內選用不易被吸收的抗菌藥物口服,
3.手術治療, 胃鏡檢查所見即使是炎症、糜爛或潰瘍, 而病理檢查發現有癌變可疑者, 即應考慮手術治療。 病理檢查為胃粘膜輕度間變或腸腺化生者, 則不應急於手術, 而宜每3~6個月進行X線或纖維胃鏡及胃粘膜活檢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