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節該如何養生?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節, 也是最熱出汗最多的時候, 該如何養生, 又有哪些養生要點, 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 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 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 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 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 俗話說“夏至—陰生”, 也就是說, 儘管天氣炎熱, 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夏至後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 容易中暑、生病。 因此, 舊時在這時多驅鬼以求安, 同時也講究中午歇晌,
飲食養生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 出汗多, 則鹽分損失也多。 若心肌缺鹽, 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 另外夏至時節的飲食調養同樣重要。 這一節氣容易心火過旺, 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於削減心火。 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 以同表, 多食成味以補心。 古代養生學還認為:夏至伏陰在內, 飲食不可過寒。 因為夏至時分, 人體實際上處於外熱內寒的狀態, 所以冷食不宜多吃。 少吃尚可, 貪多則定會寒傷脾胃,
夏至養心清暑, 首先推薦夏至三葉茶, 分別是荷葉、竹葉、薄荷葉。 夏至的時候可以三葉合泡(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荷葉、竹葉用5 ~10克, 薄荷葉5克即可)泡茶喝, 有非常好的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 難以接受苦味茶的人, 可以用綠豆西瓜飲代替, 即在煮好的綠豆湯裡加入小塊的鮮西瓜。
夏至時人體的氣血往頭部升發, 很多人會出現頭暈腦漲, 對於腦血管脆弱的人, 夏至前後出現腦血管破裂的危險也比較大, 所以就需要適當地進行降氣, 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用芹菜和蘿蔔煮湯喝。
作息鍛煉
夏季炎熱, “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 令人頭昏胸悶, 心悸口渴, 噁心甚至昏迷。
夏至時節最好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放鬆鍛煉。 可以散步、慢跑、練太極拳等, 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 若運動過激, 可導致大汗淋漓。 汗泄太多, 既傷陰, 也易損陽。
溫水洗澡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 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 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 體表血管擴張, 加快血液迴圈, 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 降低肌肉張力, 消除疲勞, 改善睡眠, 增強抵抗力。
夏至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
起居調養, 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 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熱, “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 令人頭昏胸悶, 心悸口渴, 噁心甚至昏迷。 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 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 加強防護。 合理安排午休時間, 一為避免炎熱之勢, 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 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 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因為, 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 可使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 體表血管擴張, 加快血液迴圈, 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 降低肌肉張力, 消除疲勞, 改善睡眠, 增強抵抗力。 另外, 夏日炎熱, 腠理開泄, 易受風寒濕邪侵襲, 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
精神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使志無怒, 使華英成秀, 使氣得泄, 若所愛在外, 此夏氣之應, 養長之道也”。 就是說, 夏季要神清氣和, 快樂歡暢, 心胸寬闊, 精神飽滿, 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 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 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 以利於氣機的通泄。 與此相反, 舉凡懈怠厭倦, 惱怒憂鬱, 則有礙氣機通跳, 皆非所宜。 嵇康《養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 認為夏季炎熱, “更宜調息靜心, 常如冰雪在心, 炎熱亦於吾心少減, 不可以熱為熱, 更生熱矣。 ”即“心靜自然涼”, 這裡所說就是夏季養生法中的精神調養。
以上是夏季的養生要點, 一定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