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疾病預防>正文

癲癇發作時的救助

隨著社會發展與醫學技術的進步, 人們對癲癇的認識與防治水準已有長足進展。 然而時至今日, 癲癇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

引起癲癇的原因很多, 常見的原因有:顱腦腫瘤、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腦出血、腦梗塞、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等。 環境、情緒、飲食、活動、藥物等多種因素均可誘發癲癇發作, 輕者不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並可使原恢復良好的病情惡化, 重者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所以, 癲癇發作時的救助顯得尤為重要。

癲癇可分為大發作(俗稱羊角瘋)、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型、局限性發作等類型,

其中以大發作型最嚴重, 對病人的危害亦最大。 在這裡, 我們重點講一下癲癇大發作的症狀及緊急救助方法。

大發作時(痙攣發作期), 有些病人先發出尖銳叫聲, 隨之意識喪失而跌倒, 全身肌肉強直、呼吸停止、頭眼可偏向一側, 數秒鐘後有陣攣性抽搐, 抽搐逐漸加重, 口吐白沫(如舌被咬破出現血沫), 部分病人有大小便失禁, 歷時數十秒鐘。 陣攣間歇期呼吸恢復, 抽搐後全身鬆弛或進入昏睡(昏睡期), 此後意識逐漸恢復。

癲癇發作時, 應迅速讓病人平臥, 不要墊枕頭, 如病人在家裡發病, 可立刻把病人抱到床上或沙發上, 或者就躺在地毯上, 以防止肢體在抽搐時與粗糙的地面劇烈摩擦而挫傷。 隨即解開病人衣領,

將病人頭偏向一側, 如果病人的頸部處於僵硬的後仰狀態, 頸部沒法側轉時, 就把他一側的身體抬高, 在身下墊些衣物, 使身體接近於側臥的姿勢。 保持他有一側的口角處在最低的位置上, 以便口腔裡的口涎、血液、嘔吐物可以從口角流淌出來, 防止引起吸入性肺炎。

在癲癇發作的間歇期所有的肌肉都鬆弛下來, 緊咬的牙關也隨之鬆開。 這時應儘量扳開病人的口腔, 迅速在他的上、下臼齒(俗稱大牙)之間塞進一個牙墊。 牙墊一般可以用塊小毛巾折疊成捲筒狀墊在臼齒之間, 以防病人自己咬傷舌頭。

值得注意的是:牙墊必須是不會咬斷的東西, 否則斷端在口腔內無法取出, 容易掉進氣管中發生危險;其次牙墊一定要放置在上下臼齒之間,

切忌置於上下門牙、犬齒等薄弱的牙齒中, 因為強烈的抽搐可以使牙發生斷裂, 特別是門牙;三是救護者切記千萬別將手指伸進病人的口腔裡, 以防突然抽搐時被咬傷。

在癲癇發作時不要強行按壓病人肢體, 這樣做有可能人為地挫傷患者的皮膚肌肉、撕裂肌腱與韌帶、甚至引起脫臼與骨折。 即使未發生上述情況, 也會大大增加病人的體能消耗, 不利於病後恢復。 也不可強行給病人喂水、喂藥, 以免發生危險。

在實施救護時, 我們必須明確而且牢牢記住一點:我們將要採取的任何措施, 都不是為了要制止病人的抽搐(因為這是辦不到的), 而是盡可能地幫助病人減少因抽搐而造成的傷害。

溫馨提示

癲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按醫囑用藥, 不要自行減藥、停藥或換藥, 否則有可能引起癲癇連續發作。 要避免情緒激動和勞累, 不要登高、游泳、騎車、駕駛汽車, 不宜在機器旁工作, 以免癲癇病發作時發生意外。

病人如有假牙, 應在每日睡覺前摘下。 癲癇病人切忌過饑或過飽, 勿暴飲暴食, 一次食用大量甜食後, 血糖水準波動很大, 也會誘發癲癇。 飲料中如茶、咖啡、可樂等或多或少的含有中樞興奮性物質, 會降低機體抗癲癇發作的能力, 故不宜飲用。

癲癇病人應戒煙酒。 如果有抽煙習慣但又無法戒掉時最好少抽, 一天不得超過5支;酒和癲癇發作有明顯關係, 長期大量飲酒可直接產生酒精中毒性癲癇。 不少病人都有飲酒後誘發癲癇發作的經歷,

因而癲癇病人應禁服一切酒類和含酒精的飲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