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醫治療:
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
腹脹、胃排空緩慢者, 可供給嗎丁啉19mg, 每日3次, 或胃複安5-10mg, 每天3次。
試用ATP治療, 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 每次20mg, 每日2次, 25日為1療程, 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必要時放置胃托。
二、中醫治療: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下緣達盆腔, 胃小彎切角跡低於髂脊連線。 主症為腹脹, 食後加重, 平臥減輕, 伴噁心、納差、上腹痛、便秘或腹瀉等。 臨床上有很多醫生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法, 常有滯脾壅胃之弊。 筆者從肝論治, 多獲佳效, 歸為五法, 簡述如下。
疏肝和胃:該法多用於木鬱土壅,
化痰解鬱:該法多用於脾胃氣虛, 水濕不運, 聚而為痰;或濕邪久羈, 更傷脾胃。 症見胃下垂, 伴脘悶脅脹, 肢體倦怠, 不思飲食, 嘔惡噯氣, 或喉中有物梗塞, 大便稀溏或不爽, 舌苔白膩, 脈弦滑。 治用半夏厚朴湯、溫膽東加減:半夏、厚樸、枳實、茯苓、蘇葉、陳皮、竹茹、白術、白芥子、香附、黨參、苡仁、郁金、澤蘭。
清肝解鬱:該法多用於氣鬱化火、熱結胃腑, 或久病耗陰, 或過用辛燥, 胃失潤降。 症見胃下垂,
結語:以上是關於中西結合治療胃下垂的方法, 希望通過以上療法可以説明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進行相應的治療方法, 一定會有適應自身的治療方法, 這樣才更加有利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