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在治療上有很多方法, 患者在選擇治療方式時常常很苦惱, 不知道何種方式適合自己。 實際上任何疾病選擇治療方式時, 不能脫離自身的病情, 否則病情難以根治, 甚至會更加嚴重, 除了內科和外科兩種治療方式外, 飲食療法也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方式之一, 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液或十二指腸液反流到食管, 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狀是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 反酸及吞咽困難等。 燒灼和反胃往往出現在餐後, 尤其在飽食後更易發生。
患了反流性食管炎, 平時應少吃或忌食高脂肪的飲食, 戒煙、戒酒, 尤其不飲烈性酒。 少吃檸檬汁、咖啡、巧克力、柑橘類水果、番茄、胡椒粉等, 還應避免餐後平臥和睡前進食。 此外, 也可採用以下食療驗方。
1.牛奶山藥麵粉糊:牛奶250g, 山藥、麵粉各30g。 將山藥切成丁狀, 加水、文火燉煮, 至湯濃後再加入牛奶, 調入麵粉糊, 煮沸。 以上為1次量。 日服1~2次, 空腹服用, 1個月為1療程。
牛奶性味甘、平, 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腸。 山藥益肺、健脾、補腎。 研究表明, 山藥能促進胃的功能, 有助於消化食物。 麵粉, 特別是大麥粉, 含有尿囊素, 能治療胃部的炎症, 促進胃功能康復。
2.橄欖煲蘿蔔:橄欖250g,
橄欖又名青果, 能下氣、生津、止渴、清肺、利咽、消食、開胃。 蘿蔔能健胃消食, 止咳化痰, 順氣利尿, 清熱解毒。 橄欖煲蘿蔔能清利咽喉, 調整食管舒縮功能, 消食開胃, 疏通氣機。 臨床觀察, 服後能減輕食管反流症狀。
3.雞肫花椒:雞肫2只、花椒20粒、鹽少許。 將雞肫裡外洗淨, 放入花椒, 加鹽少許, 濕紙包裹數層, 火上煨熟, 取出即可。 切成薄片, 趁熱食用。 每次吃1只, 1天吃2次, 連用1周。
雞肫養胃, 本品和胃降逆, 通腑理氣, 臨床觀察能減輕胸骨後燒灼感及疼痛, 減少呃逆及噯氣, 並對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腸功能障礙均有一定治療作用。
4.炒蘿蔔纓:新鮮蘿蔔纓300g, 食油、鹽適量。 蘿蔔纓洗淨、切斷,
本方具有理氣消食的功效。 對於呃逆、曖氣、飲食積滯、胸脅脹滿不舒, 以及胸骨後燒灼悶痛和咽喉部有異物感等均有療效。
5.參芪豬肚湯:豬肚1具、黃芪150g, 黨參150g。 將黃芪、黨參洗淨切片, 豬肚洗淨。 參芪以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 麻線紮緊, 加文火燉煮, 熟後去掉藥包即可。 趁熱食肚飲湯, 分作4^6次食完, 每日吃2次, 連吃1周。
黃芪性味甘、溫, 為補氣主藥, 能降低胃酸及胃分泌, 保護胃黏膜。 黨參性味甘、平, 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功效。 豬肚養胃、補胃、治胃, 與參芪配伍, 借其補氣扶正之力, 對於胃及食管炎症、消化不良、燒灼痛者有效。
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上五種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療方法,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