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求偶公式:外表吸引力不成為被接受的可能?

愛的相互性:你喜歡我, 我才喜歡你

般配現象表明, 為了在關係中獲得最大的成功, 我們追求與我們相似的伴侶。 事實上, 大多數人就是這樣做的。 在考慮可能的伴侶時, 多數人要通過以下的公式, 評價我們對別人的實際興趣以及接近並試著展開關係的可能性:

值得擁有的程度 = 外表的吸引力 × 被接受的可能性

其他條件相同時, 人們長相越好, 就越可能被人喜愛。 如果某人非常喜歡我們, 但他(或她)卻很醜, 那麼這人可能並不是我們約會物件的第一人選。 如果某人長相很好, 卻不是同樣地喜歡我們,

就不必再浪費時間。 最有潛力的伴侶是外表說得過去, 也很有可能接受我們的人, 可能因為他/她並不是非常漂亮。

並非每個人都遵循這一公式, 但是對多數人來說, 必須考慮對方是否會接納自己。 比如, 在威斯康新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男生中所做的調查顯示, 如果他們發現一個漂亮的女子, 在拿不准那女子的反應之前, 只有3%的人會請她約會。 這些男生大多表示, 他們或者會再等一等, 看對方是否有同樣興趣, 或者因缺乏自信, 乾脆什麼都不做就放棄了。

一般來說, 人們似乎知道他們將被別人接受或喜歡的可能性, 他們更可能與願意接納他們而不是拒絕他們的人接近。 確實, 當其他條件相同時, 很難做到不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設想新轉來一個插班生, 他已經注意到你了而且真的喜歡你, 難道你不會相應地對他產生好感嗎?

顯然, 人們願意接近那些喜歡自己的人, 這一傾向與吸引的回報模式一致, 同時也符合另外一個觀點, 即“平衡理論”:人們渴望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社會關係能夠達成一致。 當兩個人彼此喜歡的時候, 兩人的感情契合就可以說取得了平衡。 當兩個人之間相互厭惡時, 也可以得到平衡。

但當一個人喜歡別人但不被別人喜歡時, 他們的感情就得不到平衡。 如果事情涉及三個人會怎麼樣?我們經常會預期我們仇人的仇人會是我們的朋友, 即使我們並沒有見過他們。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