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 也就是人們經常簡稱的“血糖值”, 對於人體是很重要的, 過高會加速血管硬化, 引起心臟、腎臟、眼睛等併發症。 但血糖值過低也非好事, 由於腦細胞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血糖, 短暫的低血糖就可導致腦功能不全, 而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的低血糖可引起腦死亡, 因此機體必須維持正常血糖濃度。 正常人體血糖值波動在3.3~8.3mmol/L的範圍內。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濃度低於正常值時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成年人血糖低於2.8mmol/L時, 就可認為是血糖過低, 但是否會出現症狀於個人有關。
血糖有多種來源
* 食物中的糖消化以後經小腸吸收入血液;
* 肝臟中儲存的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
* 由乳酸、丙酮酸等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引發低血糖的原因
* 由於沒有食入足夠的糖, 或消化吸收功能差使得血糖降低;
* 肝臟疾病或缺乏糖代謝的酶類時使得糖分儲存、利用不足;
* 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減少, 如生長激素、皮質醇、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等;
* 降低血糖值的激素、物質過多, 如胰島素等;
* 機體消耗的糖分過多;
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初期, 由於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對低血糖的反應, 出現心慌、饑餓、無力、手足顫抖、煩躁、皮膚蒼白、出汗、心律增加、血壓輕度升高等, 之後如果低血糖還不能及時解除, 大腦受到影響出現意識朦朧、嗜睡、多汗、震顫、抽搐、精神失常等。
幾種常見的低血糖
胰島素瘤
胰島素瘤可產生過多的胰島素, 使血糖降低。 幾乎所有的胰島素瘤都位於胰腺內, 腫瘤均勻的分佈在胰頭、胰體、胰尾部, 腫瘤一般很小, 位置又很隱蔽, 不易找到。 大多數的胰島素瘤是良性, 但也會發生惡變。
患者起病很慢, 經常是發病很多年也沒有察覺。 症狀主要是反復發作性低血糖, 大多見於清晨早餐前, 少數也可見於午飯、晚飯前。 饑餓、勞累、精神刺激、飲酒、月經來潮、發熱等均可誘發低血糖症, 病情由輕漸漸變重, 發作次數也越來越頻繁, 從一年發作一、兩次漸漸增加至一天幾次, 發作時間長短不一。 食用糖以後症狀很快減輕或消失。 最好的治療辦法是將腫瘤切除。
肝病性低血糖
肝臟是存儲、轉運和調節糖的主要器官, 就像人體的“糖庫”一樣, 當葡萄糖多的時候肝臟就將其儲存起來, 不足的時候再將庫存拿出來使用。 如果肝細胞大面積損傷、功能不足, 就會引起低血糖。
肝臟疾病引起低血糖有急有慢, 多見於空腹、饑餓、運動時, 肝病好轉後低血糖症也自然減輕或消失。
早期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在發病早期反應性地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症狀一般在進食3~5個小時以後出現, 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略高或是正常值的高限, 很難被患者發覺, 必須通過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確診。
功能性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的患者在檢查後沒有發現任何疾病, 可能是糖代謝調節不夠穩定的緣故。
低血糖症狀多在早餐後2~4個小時出現, 而午餐和晚餐後很少會出現, 每次發作持續15~20分鐘後自行緩解, 病情也不會繼續發展, 食用糖以後症狀立即消失。 這種低血糖不需要特殊治療, 但一定要排除其他原因以後才能認定是功能性低血糖。
治療低血糖的原因最重要
低血糖是眾多原因引起的一些症狀, 只有針對原因進行治療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尤其是胰島素瘤、肝臟疾病引起的低血糖。
但對於低血糖本身也不能掉以輕心, 低血糖較輕者, 可給予糖類飲食如糖水、糖果或糖粥等, 病情較重時, 可採取靜脈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