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孩子胃口差,媽媽幫他捏捏背

孩子厭食怎麼辦?專家認為, 首先要弄清原因, 其實小兒不同程度的厭食大多不是由於疾病引起, 而是由於家長缺乏餵養知識、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好的進食環境及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 若不及時干預, 時間長了就會引起營養不良, 形體消瘦, 面色萎黃等症狀, 中醫稱之為“疳積”, 嚴重者可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
專家釋疑:蛔蟲病不等同於疳積
民間經常將驅蛔蟲跟‘挑疳積’混為一談, 其實這是兩個不能等同的概念。 丫丫不是肚裡長蛔蟲, 而是患了疳積症。
中醫所講的疳積主要是由於過食肥甘厚膩的東西傷害到了腸胃,
久而久之形成積滯, 造成營養吸收障礙, 進而影響到正常生長發育。 這種情況一般通過傳統的“紮四縫”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而孩子肚子裡長蛔蟲, 也會出現乾瘦、乏力等類似疳積的營養不良症狀, “他提醒說, 若確診孩子肚子裡長蛔蟲, 還是通過吃藥打蟲更可靠。
專家支招:試試紮四縫和捏背脊
以前疳積的小孩多皮膚乾癟、四肢瘦小, 有不少非但不厭食, 反而是胃口很大, 每餐吃很多, 肚子鼓鼓的, 但常拉肚子。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 上述的症狀已較少見, 而過食高蛋白、高糖等食品使孩子營養失調, 進而出現兩眼無神、面色發黃、乏力少動的症狀卻更多見了。 這類孩子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 肝旺克脾,
煩躁易怒, 睡眠不寧或有動作異常, 在治療上應以消積健脾疏肝為主。 除了通過藥食治療, 利用傳統的紮四縫和捏背脊療法效果也不錯。
紮四縫 最好到正規醫院
紮四縫是分別紮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接近掌心的指關節中點共8個“四縫穴”, 因這四個穴位上分別有不同的經絡通過, 這些經絡又與五臟六腑相接, 適當地刺激它們, 不僅能治疳積, 還可起到調整其他臟腑功能, 治療小兒多動、遺尿等多種作用。 如:
食指:有大腸經經過, 這一經絡與消化功能有關, 紮該穴對治疳積幫助最大;
中指:有心包經經過, 紮該穴可瀉“心火”, 助治煩躁哭鬧、睡眠不寧等熱症;
無名指:有少陽三焦經經過, 與肝、膽關係密切, 紮該穴可降肝火, 治療孩子因肝火旺引起的多動症;
小指:有心經和小腸經經過,
與心、腎、子宮、睾丸等器官聯繫密切, 紮該穴可治遺尿。
有疳積症時, 紮完食指四縫穴擠出來的是黃色的黏液, 嚴重的甚至可擠出有油珠的黏液, 正是這些脂肪的沉積堵塞了經絡, 影響到脾胃功能的正常發揮。
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 通過紮四縫, 能使孩子的唾液澱粉酶分泌增加, 而且腸中胰蛋白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的分泌也相應增加, 正是這些消化酶的增加, 有助於小兒消化功能的改善, 從而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紮四縫消毒要嚴格, 對取穴和進針的深淺也有一定的要求, 最好不要在家裡或資質不良的診所紮, 以免出意外。 以往就曾出現過不懂操作要領的黑診所用針給孩子使勁“挑”,
把手指的肌纖維挑斷了。 其實用針紮就有刺激效果, 根本無需盲目挑, 接受治療後不要吃鵝、鴨、芋、筍及海鮮等發物, 以防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