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白領養生>正文

3種態度,把對手變盟友

“你根本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同事A忍不住對王偉華(化名)嘲諷。

一起任職于知名汽車公司的兩人, 幾個月前還是好兄弟。 但年底宣佈王偉華升遷的人事令後, A始終沒有給王偉華好臉色看。 “是不是因為之後我能配到公司車, 而他沒有?”王偉華只能在心中不斷猜想。

類似的“猜疑”, 其實每天都在職場中上演。 和同事之間, 總會遇上一些“微妙”關頭, 讓彼此懷疑:我們還算朋友嗎?

沒有人不想跟同事有好感情, 但就像人資專家黎茲•里安(Liz Ryan)2007年首度在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中提出的frenemy”, 這個結合“friend(朋友)”與“enemy 敵人)”的新字, 正巧妙描述既是出力幹活的夥伴,

又要不時面對職位、薪資的競爭本質, 兩種極端因素交迭下呈現的複雜關係。

你經常為如何拿捏其中尺度所苦嗎?先建立以下3種思考, 就會大幅減少為同事抓狂的機率。

第1:多看自己, 少看別人

誰擁有更多老闆關愛的眼神?這問題經常挑動檯面下的敏感神經。 然而, “找到自己的路”, 遠比老是看別人走到哪裡更重要。

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璋在廣告媒體圈輩分極深, 人緣又好, 被昵稱為“朱爸”。 卻很少人知道, 年輕時, 他也曾經因為在意與同儕的高下, 覺得迷失、困惑過。

他還記得, 過去在廣告公司工作時, 同組有個同事出身于業務, 長袖善舞;相比之下, 做媒體分析出身的他, 習慣“把事做好”, 不太善於包裝自己。

“我感覺主管‘好像’吃他那套, ”做出單方面判斷後, 朱詣璋心情開始起伏不定。

看著那位同事在主管面前的表現, 朱詣璋強迫自己增加與客戶交際、到外參加活動, 模仿對方的做法。 “但我每次在現場總是渾身不自在, ”他回憶。

當時以為老闆喜歡那樣的員工, 殊不知, 善於“做事”才是他最大的優勢。 多年後回頭再看朱詣璋一路職涯發展, 並沒有真的落後。 更何況, “靠‘裝’是裝不久的。 最後你始終會回到自己的路上。 ”等朱詣璋自己也當起管理者, 他更清楚, 好的組織, 反而需要不同類型的部屬相互激蕩, 個人不必陷入一時的比較。

專心發揮自己的強項, 才能免於掉進競爭泥淖。 但有時, 即使不去招惹別人, 也不保證同事不會讓你“穿小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