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正世界”裡被懲罰的都是壞人?

公正世界理論(Just-world Theory/Hypothesis)是在社會學和心理學中一個臭名昭著的理論。 在這種假說裡, 人們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 得到的都是他們理應得到的。 不幸的人所遇到的不幸都是“咎由自取”, 而幸運的人則收穫著他們的獎勵。

世界上第一個“公正世界”實驗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末, 由心理學家 Melvin Lerner 設計。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他設計了實驗的理論和臨床部分, 並在之後對他的學生和同事們對病人做出的反應感到震驚。 雖然他的學生和同事們都是心理學專業人士, 但是私下裡他們的態度卻傾向于認為“病人會有這樣的苦惱完全怪他們自己”——甚至就算是那些只與運氣有關,

和個人情況完全沒有關係的疾病, 他們的態度也是這樣的。 為了搞清楚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認為, Lerner 設計了一個簡易的實驗。

Lerner 招募了一組志願者——全為女性——並讓她們觀察另一名女性進行“學習測試”。 每當受害則在練習中犯下錯誤都會遭受一次痛苦的電擊。 但是這名進行測試並且被電擊的女人其實是一名演員, 而電擊等場景也是 Lerner 和同事們所設計好的, 但觀察者們仍然認為電擊的場面很殘酷, 不忍觀看。 不過隨著實驗的進行, 志願者的態度有了轉變, 她們對受害者的遭遇從同情變得充滿敵意。

在觀看完整個過程後, 觀察者們的“休息時間”到了, 而休息時間結束後她們將繼續觀看同一個受害者參加測試和被電擊的場景。

一部分觀察者們被告知, 之後的階段電擊將會變本加厲, 而另一部分則被告知在嚴酷的測試結束後, 受害者將會被獎勵一大筆錢作為幫助完成實驗的酬勞。 鑒於在上一階段的末尾觀察者們對被電擊的受害者產生的敵意情緒, 可以很自然地想到, 如果她們得知受害者會得到金錢獎勵她們必然會十分憤怒, 心理失衡甚至辱駡受害者;但實際上當觀察者們知道受害者將會得到補償時, 她們的敵意消失了, 甚至開始讚賞受害者。 在實驗中討厭受害者的人們都是那些被告知受害者會接受更多懲罰的人。 她們認為受害者被電擊是因為她自己表現不好,
太笨了或者智商太低, 老是給出錯誤答案而導致。

Lerner 所得出的結論就是, 觀察者們希望相信她們自己生活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 而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 只有壞人才會得到懲罰, 所以被持續懲罰的“受害者”就必須是一個壞人。 很多人認為“性本善”是人類的天性, 而 Lerner 提出的結論則讓人性顯得醜陋。

但是就算觀察者們並不享受觀看受害者被懲罰, 她們為什麼還非要為了一個“公正的世界”而扭曲自己的是非觀呢?因為僅僅是想到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公正的世界裡就讓人恐懼。 如果世界不公正, 沒有道德和人性, 不論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都無法合理地避開傷害和痛苦, 換言之沒有人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 觀察者們也可能是對自己感到太失望。

觀看這樣的場景人的本能反應就是同情, 沮喪, 驚慌。 每當答錯題, 不僅僅只有女演員受到傷害, 觀察者們也受到了傷害, 因為她們不能幫上受害者, 不能停止嚴酷的懲罰。 觀察者們的憤怒可能是對“不公正世界”帶來的不安全感的情感防禦機制, 因為她們對不公正感到不滿, 但是不滿並不能改變任何事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