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經歷相信每個女性朋友都有。 因為, 痛經給女性的痛苦很大, 因此, 女性原發性痛經的原因及治療是受到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具體的一起來瞭解下。
痛經的原因及治療問題中, 我們首先來看看疾病發生的原因。 青春期少女的痛經多屬於原發性痛經。 由於子宮尚未發育完全, 宮頸內口或宮頸管狹窄, 子宮位置過度後傾後屈, 經血流通不暢, 使子宮必須加強收縮才能排除經血, 子宮肌痙攣性收縮, 導致組織缺血引起疼痛。 在大量經血排出後疼痛即消失, 因而痛經多發生在經期的第一、二天。
此外, 精神過度緊張、敏感、勞累、受寒、生活習慣突然改變、健康狀態不良等, 也可以引起子宮的痙攣性收縮, 導致痛經。 另有一種較特殊的情況:子宮內膜整塊剝脫, 排出不暢引起的痙攣性收縮而導致的痛經, 稱膜樣痛經。
婦科專家介紹說, 原發性痛經主要表現為初潮後, 經期的第一、二天下腹或腰骶部放射性疼痛, 一部分人在經前一、二天即開始疼痛, 有些患者伴噁心、嘔吐、尿頻、蒼白冷汗, 必須臥床方能有所緩解。 膜樣痛經則在經期3~4天疼痛最劇烈, 膜狀物排出後疼痛隨即消失。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原則是精神治療與藥物治療並重。 經期注意勞逸結合及經期衛生, 避免劇烈活動、情緒波動、注意保暖等。 激素治療主要應用於已發育成熟的青年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