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的孩子很多, 對將來的生活影響多, 而且患者長大後, 還會出現社交障礙, 語言能力差, 表情單板, 情感比較冷漠, 疾病出現之後, 大家需注意積極的治療, 為了幫助家長瞭解, 我們就看看孤獨症的診斷方法吧, 這樣可以説明大家更好的認識此病。
1、智力測驗和行為
判定輕度孤獨症多用智力測驗, 重度以上孤獨症採用智力測驗方法往往有困難, 必須依靠行為評定量表, 而評定量表對鑒別輕度孤獨症時, 又不及智力測驗可靠。 因此兩種方法應配合使用, 對診斷結果必須綜合分析。
2、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診斷包括血、尿、腦、脊液生化診斷、頭顱X線及CT診斷、腦血管造影、腦電圖、誘發電位、聽力測定、染色體分析、垂體、甲狀腺、性腺、腎上腺功能測定、病毒、原蟲及抗體診斷等。 應根據診斷需要選擇有關專案。
3、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檢查異常率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八十三, 由於一般腦電圖的解釋標準和選取的樣本不同, 故存在較大的差別。 一般來說, 導聯越多, 異常率越高。 腦電圖異常者一般為智商較低者, 智商受損越明顯的孤獨症, 出現腦電圖異常和癲癇的概率也越高。 但有大約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患兒在青春期前出現癲癇, 腦電圖可能未見異常。
4、SPECT單光子發射電腦體層攝影術
SPECT可以檢測腦血流情況。 孤獨症患兒SPECT檢測發現,
5、CT和MRI
MRI檢查結果表明部分孤獨症患兒的腦幹總面積和腦橋總面積比一般相同年齡的兒童對照組小, 小腦VI,VII蚓葉的正中矢狀面面積比正常對照組小百分之十九。 提示小腦發育不良, 與某些孤獨症的發生存在可能。
6、適應能力差
有些患兒往往強烈要求保持現狀, 不肯改變其所在環境、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 如反復不斷要吃同樣的食物, 穿同樣的衣服, 做同樣的遊戲。 在吃飯或做遊戲時, 其用具或玩具的位置固定不變, 如有變動, 即出現明顯的焦慮反應或大哭大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