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寶寶服用驅蟲藥的原則

家長在給孩子服用驅蟲藥時應該謹遵醫囑, 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幼兒的身體健康哦。 同時, 寶寶服用驅蟲藥是一件需要特別謹慎的事情, 所以, 爸爸媽媽還要注意很多講究哦。 下面就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科普的寶寶服用驅蟲藥的原則吧。

寶寶服用驅蟲藥的原則

家長可定時帶孩子去醫院化驗大便, 確定有無寄生蟲, 是哪種寄生蟲, 並有針對性地選用驅蟲藥。 因為有的驅蟲藥對多種寄生蟲有效, 有的只對一種寄生蟲有效, 切勿自認為孩子有蟲, 盲目服用驅蟲藥, 影響孩子健康。

驅蟲藥一般在空腹時服用。

可在飯後兩小時服用, 這時胃腸食物已基本排空, 藥物易與蟲體充分接觸, 驅蟲效果更好。 如果服藥前1小時食用適量酸醋, 有助於蟲體的驅除。 如果服藥後較長時間不排便, 應適量服些瀉藥促便排出。

服藥劑量要適量。 劑量不足, 蟲體沒有被麻痹, 蟲體受到藥物刺激出現游竄, 易引起腹痛、腸梗阻和膽道蛔蟲等, 而且驅不出來。 劑量過大, 易中毒而且損害肝臟, 因此, 要避免常服或過量服用驅蟲藥。 但是, 肝、腎功能不全、脾胃虛弱、急性發熱的兒童應慎用或禁用驅蟲藥。

用藥時, 要注意觀察不良反應, 如左旋咪唑(驅鉤蛔)、甲苯咪唑(安樂士)、阿苯達唑(腸蟲清)等咪唑類廣譜驅蟲藥, 極少數患者在服藥後10—40天逐漸出現緘默少動、情感淡漠、思維抑制、記憶力障礙和計算力銳減等精神呆滯症狀,

有的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國內曾發生一例服用兩粒驅蟲藥導致半身癱瘓的。 因此有咪唑類驅蟲藥過敏史或家族過敏史者兒童要慎用該類藥物, 並向醫師說明。

那麼, 兒童常見的寄生蟲病有哪些呢?

寶寶常見的寄生蟲病

蛔蟲病:該病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腸寄生蟲, 以3—14歲兒童感染率最高。 一般說來, 小孩感染蛔蟲後, 大多數無自覺症狀, 少數人可有陣發性腹痛、食欲不振;大量蛔蟲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 厭食善饑或偏食, 突出症狀為陣發性臍周腹痛, 反復發作, 可伴有嘔吐, 少數患兒表現頑固性蕁麻疹、夜間磨牙、面黃肌瘦和貧血等症狀。 由於蛔蟲具有遊走、鑽皮、扭成團的特點,

有時會引起膽道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闌尾炎, 甚至腸穿孔進而危及生命。 臨床上, 凡有吐蟲史或排蟲史者, 糞便塗片找到蛔蟲卵便可確診為蛔蟲病。

蟯蟲病:該病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寄生蟲病, 通常在兒童集體機構傳播。 本病的主要症狀為肛門周圍和會陰部瘙癢和睡眠不安, 它也是孩子尿床的常見原因之一。 找到蟯蟲很簡單, 家長可在孩子晚上睡著後1—3小時(熟睡中), 在其肛門附近就可以找到白色線樣成蟲(長約1釐米)數條便可確診。 此外, 如在孩子糞便中查到蟯蟲成蟲也可確診。 一旦診斷蟯蟲病應立即給予驅蟲治療。

家長不可擅自為寶寶服用驅蟲藥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