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究人員發現, 飯後吃個梨或喝杯熱梨汁, 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可以大量排出。 調查結果顯示, 吸煙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 在吃梨後會顯著降低, 特別是喝了加熱過的梨汁。
韓國研究者在實驗中, 將食用燒烤後吃梨的志願者與未吃梨的人相比, 致癌物質1-羥基芘在24小時內迅速排出, 但120小時內的1-羥基芘排出總量則比未吃梨的志願者略低。
此外, 在加熱處理後, 梨中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可明顯提高。
研究者因此認為, 梨可減少人體內多環芳烴代謝產物的積累或者產生,
飯後吃梨, 可以降低患癌風險, 這一說法有一定依據但是不太準確。 韓國研究發現吃梨的比不吃梨的人群, 他們的體內含有一些多環芳香烴的物質以及相關的代謝產物含量會低一些, 這樣自然會覺得吃梨的話會好一點, 但是仔細查看還是會發現, 這一實驗主要是為了研究代謝廢物的代謝過程以及來源, 並不是想證明梨是有多神奇的作用。
水果和蔬菜確實可以降低患癌風險, 但從目前的研究來看, 梨與其他種類的果蔬相比較並沒有明顯的優勢, 無需將其奉為抗癌靈藥。
要想預防癌症, 根本的還是要注意均衡營養, 避免肥胖, 減少對污染物的接觸。 而單純想靠任何一種食物來預防癌症都是不現實的。 致癌與防癌都是綜合因素, 不能單純看一方面。
建議:最好空腹時生吃梨飯後吃梨, 其實這不是很科學。 像梨這樣的水果, 建議最好是空腹時生吃, 可放在兩餐之間。
梨可祛濕下火, 但是有些人卻不適合多食。 由於梨性偏寒助濕, 多吃會傷脾胃, 因此脾胃虛寒、畏冷食者, 還有小孩和老人應少吃。
飯後吃梨具有排毒潤肺之效, 這還無可厚非, 但說到防癌就必須有牢固的實驗依據, 不能盲目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