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綠菜花的卓越保健性質, 其實, 它還有促進肝臟解毒的作用。 研究發現, 綠菜花能夠活化肝臟中的酶類, 從而促進肝臟對毒物和致癌物的解毒作用。
可惜, 這樣好的一種蔬菜, 有些人卻因為不善於烹調而對它敬而遠之。 另有一些人雖然經常吃它, 卻吃得不大得法, 沒法充分得到其中的抗癌好處。
要得到抗癌好處, 自然就要得到其中的萊菔硫烷了。 可惜, 這種東西並非直接存在於綠菜花當中, 而是和大蒜素一樣, 必須在細胞破壞的時候, 讓酶接觸到它的前體, 才能產生出來。
也就是說, 直接囫圇生吃,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研究者發現, 要得到抗癌物質, 涉及到兩種蛋白質。 其中一種是讓萊菔硫烷釋放出來的糖苷酶, 另一種是一種硫結合蛋白。 這個硫結合蛋白質會讓剛剛釋放出來的萊菔硫烷失去活性。
理想的狀態是:保持酶的活性, 但是要把硫結合蛋白滅掉, 讓它不能把抗癌物質破壞掉。
聽起來, 這好像是一個難題。 不過, 細緻的研究發現, 硫結合蛋白比酶更怕熱。 經過試驗發現, 只要把綠菜花加熱到60度就非常理想了。
這個溫度下, 硫結合蛋白已經失活, 而酶卻仍然保持活性, 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綠菜花的抗癌活性。
從另一方面考慮, 由於綠菜花富含果膠細胞壁較為結實, 生吃時其中的營養成分和保健成分難以釋放出來,
但是, 如果一味地把綠菜花扔進水裡去煮, 也不是理想選擇。 英國瓦立克大學的研究發現, 拋開維生素C的問題不說, 就抗癌成分而言, 煮沸30分鐘會讓其中的硫甙類物質損失77%之多。
久煮過程中, 除了加熱損失之外, 還會讓活性成分和營養成分隨水流失。
不過, 令人高興的是, 蒸綠菜花的損失很小, 微波爐烹調3分鐘內損失不大, 油炒5分鐘之內損失也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