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 生活慢性中毒的罪魁禍首" src="http://img.familydoctor.com.cn/cms/20140616/201406161149295817.jpg" width=290 height=362>
人的勞動可分為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兩大類。 如同體力勞動後人會產生疲勞一樣, 腦力勞動後人也會產生疲勞, 如果程度嚴重, 即可稱為心理疲勞。 醫學研究表明, 心理疲勞是長期的精神緊張、反復的心理刺激以及惡劣的情緒逐漸影響而成。 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 長年累月, 輕者會出現頭昏、失眠多夢、厭倦、煩躁不安、思維遲鈍、反應遲緩、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降低, 重者會出現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甲狀腺功能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皮炎、月經失調、性功能減退等身心疾病甚至精神障礙。
心理疲勞不僅降低學習與工作效率, 而且對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長期的心理疲勞, 使人心境抑鬱、百無聊賴、心煩意亂、精疲力竭, 進而引起心因性疾病, 如神經衰弱, 表現為頭痛、頭暈、記憶力不好、失眠、怕光、怕聲音等。 因此, 腦力勞動者防止心理疲勞是一個重要的心理保健問題, 不可掉以輕心。
心理疲勞不會在朝夕間就置人於死地, 它就像慢性中毒那樣, 要達到一定的“疲勞量”, 才能引發疾病。 為了防止心理疲勞, 首先要講究腦力勞動的心理衛生, 在從事腦力勞動時要聚精會神, 勞逸結合, 重視積極性休息。 其次要培養對所從事的腦力勞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