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 隨著胎兒的生長, 子宮日漸增大, 對下腔靜脈形成壓力, 使盆腔內的血液回流受阻礙, 肛門周圍靜脈叢的血液淤滯, 迂曲成團, 就很容易形成痔瘡。 痔瘡經常反復出血, 日積月累, 可導致貧血, 出現頭昏、氣短、疲乏無力、精神不佳等症狀, 這不但影響孕婦自身的健康, 也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易造成發育遲緩, 低體重, 甚至引起早產或死亡。
由於孕婦活動量小, 胃腸蠕動慢, 大便容易秘結, 而成團的糞塊壓迫腸壁靜脈, 使靜脈回流更為不暢, 而且排便時需要用力而致使腹壓增高, 導致痔靜脈擴張, 亦可促使痔核形成。
准媽媽懷孕期間患上痔瘡在用藥上要非常謹慎。 很多痔瘡藥, 特別是痔瘡外用藥都最好不要使用, 因為它裡面含有孕婦禁忌的成分, 都有引發流產的可能。 相對而言, 孕婦治療痔瘡較為複雜, 禁忌較多, 因此, 專家建議, 女性應孕前治痔, 以免拖延不治, 在懷孕期間給自己和胎兒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