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爾夫揮杆技巧 拉夫三世傳授9大動作

美國有一個高爾夫球運動員叫拉夫三世, 我相信喜歡高爾夫球運動的人都知道他是誰?高爾夫球迷們今天有福了, 因為今天小編要向大家傳授拉夫三世打高球的九大動作技巧, 還有高爾夫的揮杆原理。 趕緊仔細的看一下文章吧!

值得信賴的拉夫三世

對於資深高爾夫球迷來說, 肯定知道拉夫三世是誰。 不過對於剛學習高爾夫球的運動者們, 可能對拉夫三世不怎麼瞭解。 沒關係,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拉夫三世, 看看他是高爾夫球界怎樣一位人物, 他有過怎樣的輝煌歷史呢?

拉夫三世是美國高爾夫運動員,

也是一位有資格入選名人堂的球員, 他曾拿到過20個PGA巡迴賽冠軍, 其中包括兩個球員錦標賽冠軍和1997 年PGA錦標賽冠軍。 他曾6次出征萊德杯, 在300多場比賽中進入過前25名。 他跟自己的父親——小大衛斯·拉夫學球, 後者曾指導過哈威·彭尼克丶傑克·倫普金丶湯姆·凱特等傳奇人物。

他已經做到了一個球員能夠做到的一切, 而且他現在的擊球距離仍然很遠(他在2012年賽季的最遠開球距離是387碼), 他的技術要遠遠超過這個星球上的大多數人(他目前的平均杆數是69.98)。 所以, 你要認真聽聽拉夫三世在下面介紹的揮杆口訣和建議。 與你的球友們不同的是, 他給出的建議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高爾夫揮杆技巧

拉夫三世9大關鍵動作

1、在發球臺上 向著右腿上方轉體

在1號木杆擊球時, 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著右腿上方轉體, 同時使右腿保持彎曲, 將重心移向後腳。 這樣能夠預防髖部過度轉動, 有助於在上體和下肢之間製造對抗力。 要做好這個動作, 你可以想像自己正準備向前投球或者擊打沙袋。

在做這兩件事之前, 你首先得知道你的目標在哪, 然後囤積力量, 怎麼存儲力量呢?只需要把自己的身體向後稍微偏移一點。 這種動作同樣也適合遠距離開球。 如果你的動作是錯誤的話, 將會影響擊球距離和杆頭速度。 例如在上杆之前把重心停放在前腿。

2 、頭部保持在球後方

如果你希望儲存力量, 然後在觸球時將力量發揮出來, 你需要使身體保持在球後方。

為做到這一點, 我在站位時總是會確保頭部處於球後方, 並使其保持處於球後方, 直至球起飛。 如果你在揮杆時將頭部移到了球前方, 你就難以在觸球時使杆面轉至垂直。 即使你勉強使杆面轉至垂直, 你也難以製造出足夠的力量。 如果你經常打出右曲球, 使頭部保持靠後還有助於打出左飛球。

3 、左臂保持伸展

人們總以為, 我開球距離遠的原因是, 我在上杆頂點能夠使手臂保持伸展。 這只說對了一半。 真相是, 要做出有力的擊打, 關鍵在於下杆時使左臂保持伸展。 下杆時使球杆接近於筆直下落是一種常見錯誤, 這會使你的雙臂過於靠近身體。 使左臂保持伸展, 你就能找到正確軌跡。

4 、使揮杆三角保持不變

你經常會聽到球員們如此談論揮杆:“我努力使球杆保持在身體前方。 ” 當我使用鐵杆時, 也會採用這種揮杆口訣。 關鍵在於, 在揮杆過程中, 尤其是在觸球時, 要使站位時雙臂丶肩部和雙手構成的三角形保持不變。 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是說, 如果我在觸球過程中使握柄頂端指向皮帶扣), 我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觸球過程中充分利用了杠杆作用, 我將會實現乾脆觸球, 做出有力的一擊。

另外一個重點也必須牢記在心。 你必須使球杆保持在身體前方, 使髖部的移動和三角形結構保持一致。 如果你的球杆落在了你的身體後邊, 那說明你髖部移動太快。 如果你的球杆搶到身體前面, 那說明你髖部移動太慢。

只有使兩者保持一致, 你的動作才會協調。

另外還要記住, 在觸球過程中使球杆積極還原並不意味著要甩動雙手。 如果你使球杆保持在身體前方, 保持轉體, 球杆自然會還原。

5 、拉動球杆下移

我爸爸總是說, 如果你利用拉動球杆來啟動下杆, 你就能夠在下杆和觸球過程中保持加速, 達到最高速度, 但前提是——這個動作必須自地面向上傳導。 在我兄弟和我小時候, 爸爸會讓我們使雙腳緊貼地面, 拉動球杆, 在這個前提下去考慮加大揮杆力量。 這能夠讓我們確保製造出正確的動作順序, 利用雙腳丶雙膝和雙腿的力量, 而不是雙手的力量去加快杆頭速度。

要找到自地面向上拉動球杆的感覺, 可以在上杆頂點想著“右腳腳跟, 左腳腳尖”,在下杆和觸球前想著 “左腳腳跟,右腳腳尖”。關鍵在於,在向下拉動球杆之前,要先使左腳腳跟觸地,使雙腳緊貼地面。當你利用雙腳丶雙膝和雙腿的動作拉動球杆時,你的重心將會前移,你會感覺到左腳腳跟承擔了更多的體重。這就是所謂“左腳腳跟,右腳腳尖”。不管是使用鐵杆,還是 1號木杆,只要做好這個動作,你就會感覺揮杆更加有力,身體更加平衡。

6、利用揮杆幅度控制擊球距離

如果你想取得好成績,你必須擁有精准的挖起杆擊球,那意味著你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擊球距離。當我打球時,我會採用半揮杆丶四分之三揮杆丶全揮杆體系。通過足夠多的訓練,我很清楚自己在使用60度挖起杆時,這3種揮杆幅度對應的擊球距離為50碼丶75碼和100碼。這種體系適用於所有挖起杆。

作為一名職業球員,我還能對這3種基本揮杆幅度做進一步的調整(加大或減小揮杆幅度),但這3種挖起杆揮杆幅度永遠是基礎。要塑造你自己的體系,我強烈建議你買一個測距儀。很多巡迴賽球員都頗為依賴這種工具,要想在訓練時精確控制擊球距離,這種工具很重要。如果我的體系不適合你,你也可以想像一個鐘面,或者採用其他方法,但要確保你在比賽中能夠貫徹這3種揮杆幅度。

7 、雙手靜止,簡化動作短

面對果嶺邊擊球時,我總是儘量讓技術簡單化。有些球手喜歡使用大杆面傾角的球杆,上杆時讓手腕大幅度上翹。但在我看來,那只是毫無必要地增加了難度。

我會儘量做出接近於推擊的揮杆,雙手放鬆丶靜止,讓動作簡單化,使球儘早在果嶺上著陸,然後像推擊時一樣滾動。

面對這種擊球時,真的沒有必要把它複雜化,手腕大幅度上翹可能會導致觸球過程中手腕無法保持平直,向著目標翻轉。採用推擊揮杆,雙手保持靜止,擊球結果會更可靠丶穩定。

8、 短推:選擇一個小目標

有趣的是,面對5英尺內推擊時,我不會注視洞杯本身。相反,我喜歡選擇一個非常小的丶精確的目標,比如洞杯後部的一個泥點,或者洞杯後方的一根顏色有點黃的草。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小目標上,有助於我保持專注,做出充滿信心的推擊。

9 、長推:試揮要逼真

出色的長推能夠對你的杆數產生很大影響,我從不會低估在15英尺外使球靠近洞邊的重要性。我的技術簡單但有效。我要做的就是仔細看一眼洞杯,做幾次試揮,揮杆幅度與所需的推擊距離保持一致。

我經常看到業餘球手在長推之前做出小幅度的丶急促的試揮動作,這顯然是個大錯誤。正確做法是,眼望洞杯做出符合需要的預演擊球,然後只需在正式推擊時重複剛才的擊球動作。

高爾夫揮杆原理

一、握杆

握杆一般分為:重疊式握杆、互鎖式握杆、棒球式握杆(自然式握杆),現在我以重疊式握杆為例說明:上方手的握杆、雙手的接合、下方手的握杆。

1、上方手的握杆

①、首先以上方手小指、無名指、中指緊扣球杆,(此三指可謂為“握杆的靈魂”),手指握杆,同時以手指根部較肥厚的肉墊部分(小魚際)貼緊握把。

②、上方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杆,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虎口併攏),不要有間隙。

2、雙手的接合

雙手的接合並非是怎樣重疊,它是指兩隻手之間的接合部分,只有上方手的位置正確,下方手的生命線才能緊貼上方手拇指背。

要領:①、將食指與中指併攏; ②、確認拇指背與中指處於同一水準上;③、手臂的掌長肌腱和生命線成一直線。

3、下方手的握杆

①、上方手握好杆之後,再以右手小指重疊扣在上方手食指與中指之間,下方手無名指與中指輕扣球杆。

②、下方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杆,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虎口併攏),不要有間隙。

二、站姿

球位不同的球杆有不同的站姿與球位,接下來我們以7號鐵杆為例。

①、雙腳打開至與肩同寬,球位位於兩腳之間;身體挺直站立,雙手握好杆,雙臂輕鬆而舒適地向前伸出,與胸部同高。

②、慢慢地將身體從腰部往前彎,同時隨著身體彎曲將球杆緩緩下降,直至杆頭碰觸地面為止。注意:手臂和上半身的姿勢不要改變。

③、當杆頭觸擊地面時,將膝蓋稍稍彎曲,不要太彎,腳筋感覺稍微拉開即可;臀部稍稍往後推出,同時收小腹。

一號木的站姿及球位

由於一號木是球包裡最長的球杆,所以使用它時,雙腳間的距離要比使用其它球杆時寬,雙腳腳跟內側與肩同寬,球位位於左腳跟內側,雙手的位置位於球位前後。

挖起杆的站姿及球位

雙腳與髖同寬,球位靠右,重心靠左。

三、瞄準

①、專心目測,用心體會:(站在球後方,集中注意力,沿著目標線遠眺目標;評估該以什麼方式擊球,球的可能飛行路徑以及落點區域)。

②、杆頭擊球面面准目標:(確定擊球方式後,在目標線上找出一個距離球位約一支球杆遠的辨識點,作為中間瞄準依據,這個點可以是一塊草皮或是一片落葉)。

③、建立正統站姿:(雙腳、臀部及肩膀與目標方向平行)。

四、起杆

指將杆頭從擊球準備時的狀態開始向球的後上方擺動的動作,從開始啟動到進入屈腕動作為止。動作理論(左臂與球杆成為一個整體,不要屈腕屈肘,保持兩臂與肩膀構成的三角形,左肩和左手與球杆形成一體,以左肩依次帶動肩、手、球杆,將球杆杆頭慢慢向球的飛行方向正後方引擺三十釐米左右,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杆面始終正對球的飛行方向。)

五、上杆

當前側手臂與地面平行,杆頭指向天空時的過程。

扭轉手腕(立腕),調整杆面:扭轉手腕的同時,身體旋轉,使手臂與球杆形成一個平面向後揮杆。

六、頂點

這是揮杆的一個過渡動作,因為它是揮杆方向自身而下的轉換點。

七、下杆

是觀察高爾夫球員如何讓球向擊球區域移動的重要標誌。下杆同時轉移身體重心。

①、 從一開始下杆的那一刹那,身體的重心就要同時逐漸轉換

到左邊,這個轉移必須是漸進的,絕對不可以操之過急,否則會使揮杆度變得狹窄。(右手肘向身體內側下揮杆) ②、 膝蓋保持彎曲,同時注意雙膝間須維持適當空間。

八、釋放

釋放即將球杆送至擊球位置的過程。

釋放位置可定義為在下杆時杆頭揮至臀部高度的位置。

九、擊球

完美的擊球姿勢不是一個“擊中球”的延續性動作。當然,球杆通過擊球區的目的是為了觸擊球,這是揮杆過程中公認的重要階段,不過千萬記住,揮杆通過擊球區,而不是只擊中球而已。(擊球區域包括:1、釋放;2、擊球;3、送杆)

①、 杆頭通過擊球區時,注意頭的位置仍保持在擊球點的後方; ②、 觸擊球的過程中,右肩膀必須到下巴下方; ③、 上半身想左旋轉時,右腳跟可以離地; ④、 充分伸展手臂,以重建揮杆弧度的長度。

十、送杆

是杆頭擊中球後的一個延續動作。此動作更傾向于自然產生,往往先要將球挑向空中的人,是無法掌握送杆的。

十一、前揮

指後側手臂與地面平行的運動過程。

十二、收杆

收杆時,完美的平衡使動作節奏非常順滑。

收杆的動作:左腳單腳站立的姿勢,此時,胸部和右膝,以及右腳背能夠指向前目標,同時左腳尖豎立起來。(自然產生)

總結:看完這篇文章大家都知道拉夫三世是誰了吧!他的光輝歷史你都瞭解了嗎?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學會了他傳授給你的九大揮杆技巧了嗎?你知道高爾夫球揮杆的原理了嗎?還沒記住的趕緊再把文章看一遍吧!小編所教授的知識,對你很有用處哦!

左腳腳尖”,在下杆和觸球前想著 “左腳腳跟,右腳腳尖”。關鍵在於,在向下拉動球杆之前,要先使左腳腳跟觸地,使雙腳緊貼地面。當你利用雙腳丶雙膝和雙腿的動作拉動球杆時,你的重心將會前移,你會感覺到左腳腳跟承擔了更多的體重。這就是所謂“左腳腳跟,右腳腳尖”。不管是使用鐵杆,還是 1號木杆,只要做好這個動作,你就會感覺揮杆更加有力,身體更加平衡。

6、利用揮杆幅度控制擊球距離

如果你想取得好成績,你必須擁有精准的挖起杆擊球,那意味著你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擊球距離。當我打球時,我會採用半揮杆丶四分之三揮杆丶全揮杆體系。通過足夠多的訓練,我很清楚自己在使用60度挖起杆時,這3種揮杆幅度對應的擊球距離為50碼丶75碼和100碼。這種體系適用於所有挖起杆。

作為一名職業球員,我還能對這3種基本揮杆幅度做進一步的調整(加大或減小揮杆幅度),但這3種挖起杆揮杆幅度永遠是基礎。要塑造你自己的體系,我強烈建議你買一個測距儀。很多巡迴賽球員都頗為依賴這種工具,要想在訓練時精確控制擊球距離,這種工具很重要。如果我的體系不適合你,你也可以想像一個鐘面,或者採用其他方法,但要確保你在比賽中能夠貫徹這3種揮杆幅度。

7 、雙手靜止,簡化動作短

面對果嶺邊擊球時,我總是儘量讓技術簡單化。有些球手喜歡使用大杆面傾角的球杆,上杆時讓手腕大幅度上翹。但在我看來,那只是毫無必要地增加了難度。

我會儘量做出接近於推擊的揮杆,雙手放鬆丶靜止,讓動作簡單化,使球儘早在果嶺上著陸,然後像推擊時一樣滾動。

面對這種擊球時,真的沒有必要把它複雜化,手腕大幅度上翹可能會導致觸球過程中手腕無法保持平直,向著目標翻轉。採用推擊揮杆,雙手保持靜止,擊球結果會更可靠丶穩定。

8、 短推:選擇一個小目標

有趣的是,面對5英尺內推擊時,我不會注視洞杯本身。相反,我喜歡選擇一個非常小的丶精確的目標,比如洞杯後部的一個泥點,或者洞杯後方的一根顏色有點黃的草。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小目標上,有助於我保持專注,做出充滿信心的推擊。

9 、長推:試揮要逼真

出色的長推能夠對你的杆數產生很大影響,我從不會低估在15英尺外使球靠近洞邊的重要性。我的技術簡單但有效。我要做的就是仔細看一眼洞杯,做幾次試揮,揮杆幅度與所需的推擊距離保持一致。

我經常看到業餘球手在長推之前做出小幅度的丶急促的試揮動作,這顯然是個大錯誤。正確做法是,眼望洞杯做出符合需要的預演擊球,然後只需在正式推擊時重複剛才的擊球動作。

高爾夫揮杆原理

一、握杆

握杆一般分為:重疊式握杆、互鎖式握杆、棒球式握杆(自然式握杆),現在我以重疊式握杆為例說明:上方手的握杆、雙手的接合、下方手的握杆。

1、上方手的握杆

①、首先以上方手小指、無名指、中指緊扣球杆,(此三指可謂為“握杆的靈魂”),手指握杆,同時以手指根部較肥厚的肉墊部分(小魚際)貼緊握把。

②、上方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杆,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虎口併攏),不要有間隙。

2、雙手的接合

雙手的接合並非是怎樣重疊,它是指兩隻手之間的接合部分,只有上方手的位置正確,下方手的生命線才能緊貼上方手拇指背。

要領:①、將食指與中指併攏; ②、確認拇指背與中指處於同一水準上;③、手臂的掌長肌腱和生命線成一直線。

3、下方手的握杆

①、上方手握好杆之後,再以右手小指重疊扣在上方手食指與中指之間,下方手無名指與中指輕扣球杆。

②、下方手拇指與食指貼住球杆,並使此二指指縫密合成一直線(虎口併攏),不要有間隙。

二、站姿

球位不同的球杆有不同的站姿與球位,接下來我們以7號鐵杆為例。

①、雙腳打開至與肩同寬,球位位於兩腳之間;身體挺直站立,雙手握好杆,雙臂輕鬆而舒適地向前伸出,與胸部同高。

②、慢慢地將身體從腰部往前彎,同時隨著身體彎曲將球杆緩緩下降,直至杆頭碰觸地面為止。注意:手臂和上半身的姿勢不要改變。

③、當杆頭觸擊地面時,將膝蓋稍稍彎曲,不要太彎,腳筋感覺稍微拉開即可;臀部稍稍往後推出,同時收小腹。

一號木的站姿及球位

由於一號木是球包裡最長的球杆,所以使用它時,雙腳間的距離要比使用其它球杆時寬,雙腳腳跟內側與肩同寬,球位位於左腳跟內側,雙手的位置位於球位前後。

挖起杆的站姿及球位

雙腳與髖同寬,球位靠右,重心靠左。

三、瞄準

①、專心目測,用心體會:(站在球後方,集中注意力,沿著目標線遠眺目標;評估該以什麼方式擊球,球的可能飛行路徑以及落點區域)。

②、杆頭擊球面面准目標:(確定擊球方式後,在目標線上找出一個距離球位約一支球杆遠的辨識點,作為中間瞄準依據,這個點可以是一塊草皮或是一片落葉)。

③、建立正統站姿:(雙腳、臀部及肩膀與目標方向平行)。

四、起杆

指將杆頭從擊球準備時的狀態開始向球的後上方擺動的動作,從開始啟動到進入屈腕動作為止。動作理論(左臂與球杆成為一個整體,不要屈腕屈肘,保持兩臂與肩膀構成的三角形,左肩和左手與球杆形成一體,以左肩依次帶動肩、手、球杆,將球杆杆頭慢慢向球的飛行方向正後方引擺三十釐米左右,在此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杆面始終正對球的飛行方向。)

五、上杆

當前側手臂與地面平行,杆頭指向天空時的過程。

扭轉手腕(立腕),調整杆面:扭轉手腕的同時,身體旋轉,使手臂與球杆形成一個平面向後揮杆。

六、頂點

這是揮杆的一個過渡動作,因為它是揮杆方向自身而下的轉換點。

七、下杆

是觀察高爾夫球員如何讓球向擊球區域移動的重要標誌。下杆同時轉移身體重心。

①、 從一開始下杆的那一刹那,身體的重心就要同時逐漸轉換

到左邊,這個轉移必須是漸進的,絕對不可以操之過急,否則會使揮杆度變得狹窄。(右手肘向身體內側下揮杆) ②、 膝蓋保持彎曲,同時注意雙膝間須維持適當空間。

八、釋放

釋放即將球杆送至擊球位置的過程。

釋放位置可定義為在下杆時杆頭揮至臀部高度的位置。

九、擊球

完美的擊球姿勢不是一個“擊中球”的延續性動作。當然,球杆通過擊球區的目的是為了觸擊球,這是揮杆過程中公認的重要階段,不過千萬記住,揮杆通過擊球區,而不是只擊中球而已。(擊球區域包括:1、釋放;2、擊球;3、送杆)

①、 杆頭通過擊球區時,注意頭的位置仍保持在擊球點的後方; ②、 觸擊球的過程中,右肩膀必須到下巴下方; ③、 上半身想左旋轉時,右腳跟可以離地; ④、 充分伸展手臂,以重建揮杆弧度的長度。

十、送杆

是杆頭擊中球後的一個延續動作。此動作更傾向于自然產生,往往先要將球挑向空中的人,是無法掌握送杆的。

十一、前揮

指後側手臂與地面平行的運動過程。

十二、收杆

收杆時,完美的平衡使動作節奏非常順滑。

收杆的動作:左腳單腳站立的姿勢,此時,胸部和右膝,以及右腳背能夠指向前目標,同時左腳尖豎立起來。(自然產生)

總結:看完這篇文章大家都知道拉夫三世是誰了吧!他的光輝歷史你都瞭解了嗎?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學會了他傳授給你的九大揮杆技巧了嗎?你知道高爾夫球揮杆的原理了嗎?還沒記住的趕緊再把文章看一遍吧!小編所教授的知識,對你很有用處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