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讓幼兒稚嫩的足底皮膚, 經常直接接受地面摩擦的刺激, 從而增強足底肌肉和韌帶的力量, 促進足弓的形成, 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盪。
二來有利於足部血液的迴圈, 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 預防感冒或受涼腹瀉等疾病:再者對刺激末梢神經興奮、促進智力發育, 也大有裨益。
培養幼兒赤足走路, 路面宜平坦, 乾淨, 要防止跌傷或足底被異物戳傷, 赤足走路一段時間後, 應及時洗乾淨腳掌。 當前正值夏季, 是孩子赤足走路的好季節。
小腳丫的健康方案
·0—1歲方案
特點:這個時候的寶寶,
鍛煉地點:床上
讓寶寶在床上光著腳學爬、學站, 這樣可以鍛煉腳上的肌肉, 增加腳趾抓攀的能力, 有助於學步。
·1—3歲方案
特點:1—3歲的時候, 寶寶開始學走路和跑跳, 腳掌脂肪層比較厚, 沒有足弓。
鍛煉地點:室內地板、室外草地、沙地
1、撿圓環:將各色塑膠環套在小棍上, 轉動小棍將圓環甩出去, 讓寶寶光腳追趕在地上滾動的圓環, 撿回來再套在小棍上扔出去, 反復做。
2、踢球法:選用較大的塑膠皮球, 讓寶寶光著腳邊踢邊跟著向前走。
3、腳趾抓物:訓練寶寶用腳趾抓東西, 一開始可以用體積較大的塑膠玩具, 等寶寶動作熟練後, 可慢慢地減小物品體積。
訓練小貼士
A、寶寶在室外赤腳走路時, 家長要當心寶寶的腳被銳利物刺傷。
B、赤足行走後要及時洗乾淨小腳丫。
C、夏天在室外光腳行走要防止足部灼傷, 最好在室內行走赤足訓練。
當然, 培養幼兒赤足走路, 路面宜平坦、乾淨, 謹防足底被小釘、沙礫、碎玻璃所傷及跌傷。 隆冬防凍瘡, 暑天防灼燙。 此外, 赤足走路一段時間後, 宜及時洗淨腳掌。 至於在有鉤蟲病流行的農村, 因泥土易受糞便中的鉤蟲蚴污染, 赤足外出不宜提倡, 但是在自家乾淨的庭院中赤足步行仍是有益的。
妙不可言的“赤足教育”
年輕的媽媽, 你可知道孩子最希望的是什麼嗎?孩子們最希望光腳丫。 然而, 大人們總擔心光腳會把腳弄髒、會把腳劃破、會腳底著涼……總是千方百計哄孩子把鞋子穿好。
當寶寶開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時, 做媽媽的你肯定會欣喜不已。 但是, 身為媽媽又該為自己的寶寶選一雙怎樣的鞋子呢?既保護寶寶幼嫩的腳腳, 又美觀舒適呢?
寶寶學走路 家長須知道的7個小知識
當寶寶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時候, 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緊張。 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 父母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